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主席葛慧君:更好擔負文化傳承發展使命 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城鄉公共文化空間面向的是城鄉居民,重在群眾參與,要在以文化人。山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認真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發揮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較優勢,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結合山東實踐,就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提三點認識和建議:
如何進一步解決功能定位問題。文化性是公共文化空間的基本屬性。關于公共文化空間功能,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相關標準還不規范。有這樣一些傾向需要注意:簡單求大求新而忽視了傳統傳承,單純講求休閑娛樂而忽視了道德教化,一些新興文化空間片面強調商業運行而弱化了公益職能。建議: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研究,完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配套政策,從責任主體、空間布局、活動內容、目標任務、運營保障等方面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功能進一步規范和明確,建立健全標準體系。
如何進一步解決進農村進社區問題。當前公共文化空間,農村的問題是低水平覆蓋,城市的問題是偏重大的場館建設,直接面向社區的仍顯短缺。建議:深入挖掘、激活農村傳統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資源,在“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好”的問題;優化“15分鐘文化便民服務圈”建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力度。
如何進一步解決可持續問題。調研發現,群眾愿意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大都注重文化氛圍營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運營比較好的大都采取政府保底、社會參與、市場運營三方聯動模式。建議:創新數字化傳播和運營推廣機制,引導人們通過手機等便捷進入數字文化空間;進一步健全社會資本參與的政策措施,比如將符合條件的新興文化業態等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重視建設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特別是發揮好退休干部、教師等作用,讓更多有情懷有素養有能力的人員參與進來,為文化傳承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