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會議新聞
搭建老百姓的文化大舞臺
人民政協網10月21日電(記者 謝穎)“上周,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赴大灣村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組織委員和藝術家為村民舉辦了一場高水平的文藝演出,我們大灣村藝術隊也同臺表演了舞獅、旱船、秧歌等節目。村民們和藝術家同頻共振,共同歌唱。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藝術家們來到現場一起互動,大家非常開心。我們希望類似這樣的活動能夠形成機制,常態化進行。”10月20日,在全國政協“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帶來了千里之外村里老百姓的共同期待。
大灣村位于大別山腹地,曾是金寨縣重點貧困村,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大灣村考察,深情叮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7年來,大灣村先后實現貧困村出列、全部戶脫貧,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狈Q號。
如今的大灣村什么樣?今年1月11日,正是農歷小年,大灣村的“地標”建筑——大灣農民大舞臺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一年一度的“村晚”如約而至。擔任主持人的余靜很激動,滿懷自信和自豪,她大聲地說“讓我們用山泉般清亮的歌聲,唱出我們脫貧致富的喜悅;用山風一樣輕快的舞步,踏出鄉村振興的強音”。歌曲、舞蹈、快板……村民們用豐富的節目和精彩的表演,盡情釋放脫貧致富的幸福情懷。
這場展現農民風采的晚會在線上直播,觀眾達20余萬人次。這讓余靜非常感慨:2015年她剛到大灣村時,老百姓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忙著掙錢,連吃飯的時間都一拖再拖,何談文化生活?而現在,不僅腰包越來越鼓,豐富的文化生活讓大家的精氣神也越來越足,文明和諧鄉風拂面而來。
讓余靜“自豪”的可不只有農民大舞臺,雖然村民們并不太懂“文化空間”這樣的專業詞匯,但其實村子里已遍布多樣而富有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間——利用騰退祖宅建成農耕民俗文化展覽館、大灣文藝隊、紅色講堂……余靜說,近年來,大灣村圍繞鄉村文化振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設主題功能文化空間,讓文化空間融入生活之中,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參與感得到顯著提升。
“新型文化空間并不只是提供休閑娛樂,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在文化浸潤中獲得美好的感受和體驗,傳遞正能量,堅定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庇囔o對創新拓展城鄉文化空間有著深入的思考:基層文化活動不能包辦,也不能放任不管,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很關鍵,尤其要提升文化能力,盤活鄉村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公共文化空間承載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一點余靜深有感觸。雖然現在大灣村的文化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但新時代農民對活動內容、形式、品質都有更高的期待,她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組織更多宣傳思想文化相關領域的專家、藝術家深入基層,開展創作設計、文藝演出、寫作采風等。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農村文藝工作者的培訓指導,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文化活動的支持力度,激發農村公共文化的內生動力。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