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楊詩娟:把黨的聲音傳遞給基層群眾
楊詩娟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政協常委,縣委黨校黨建高級講師
作為黨校的高級講師,楊詩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高大上”的理論。如何將蘊含發展力量的理論“沾泥帶露”直抵群眾內心?這是楊詩娟的黨建“功課”,也是她的履職“作業”。
“端著中國碗,裝上自家糧,田地不撂荒,顆粒都歸倉。”2022年11月24日,此時正值黨的二十大召開月余,對于二十大精神的宣講正在各地火熱開展。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政協聯系村龍洞壩村委會院壩外,楊詩娟與20余名村民圍坐在一起,以一段順口溜開場,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二十大召開了,電視上也看報道,組上也學習了!”“如何做還有點不明白。”“我們農村的發展機遇是啥子呢?”村民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楊詩娟一一回答。
“想讓農民聚起來、坐得住、聽得懂,就要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楊詩娟,不僅對農業農村農民有深厚的感情,跟老百姓打交道的能力也是與生俱來。她與村民們共同探討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種、養業如何發展,美麗鄉村如何建設等等,都是她思考的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這對龍洞壩村的發展既是新思路,也是新契機。
因此,講什么,如何講,才能讓這些從現實“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理論成果,被群眾理解、接受并用于指導新的實踐,作為二十大精神政協委員宣講組組長,楊詩娟倍感壓力。按照縣里的統一要求,此次宣講不僅要講清楚報告中的精神,還“重三問”:一問怎么學,二問怎么辦,三問怎么干。為此,楊詩娟積極參與到31個鄉鎮政協聯絡工委及村社聯絡站之中,把黨的二十大的政治成果、理論成果、實踐成果深入宣講,傾聽群眾呼聲、收集社情民意、開展小微協商。
翻開楊詩娟隨身攜帶的二十大報告文本,滿是畫線標注。給百姓宣講前,她專門參加縣里組織的培訓,對照學習書籍讀報告,看到新提法找專家、查資料,弄通弄懂后再來構思課件。一遍又一遍,案牘上資料累積如小山。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難點和堵點,“如何把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特征講深講透”,她多方請教、調查研究、收集民意、碰撞思維,在畫圈、畫線、畫框和拓展閱讀的過程中,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意義、擘畫的宏偉藍圖,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逐漸清晰、融會貫通。
“給政協委員講、讀書會上講、進村入戶講,要各有側重。”“不同的受眾對象,我們宣講的形式、表達的方式、選擇的重點以及時長安排都可以有所不同。”宣講團討論會上,大家各抒己見,研討宣講方案。
“美麗鄉村大家創,個個爭做好榜樣,人居環境美如畫,村民個個樂哈哈。”在八渡鄉華興村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時,側重點是“美麗鄉村建設”,楊詩娟的順口溜一下吸引了村民,人越聚越多,一些在田間干活的群眾也來到現場,他們搓搓手上的泥土,聽得津津有味,掌聲一陣高過一陣。
在田間地頭,楊詩娟問一位村民:“伯娘,今年栽了好多(四川方言,意為‘多少’)油菜啊?你干的這個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國之大者’,保障了糧食安全,干的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國家大事喲!”說得大娘喜笑顏開,禁不住說:“還是黨的政策好,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得好,我們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嘛!”
“二十大精神宣傳課題很大,她卻能以小見大,聯系所見所思,信手拈來,即景取材,娓娓道來。”理論學者熊傳信如此評價。
“認真聽楊委員講課,連標點符號都能聽出來。”一位退休老干部頻頻點贊。
“這種宣講聽得明白,好政策、好決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龍洞壩村3組老黨員常有富說。
在一次次進村入戶中,楊詩娟把中央、省市縣的精神和黨的決策部署傳達給基層群眾,解答群眾所提問題,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增進共識的工作。針對基層苗頭性、傾向性矛盾糾紛,她也會認真調研,幫助選定小微協商課題。楊詩娟參與的“房屋產權、承包經營權”等基層治理議題協商,解決了個體與個體間矛盾,形成的提案、社情民意,均得到采納。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被人需要和被人感謝,我希望自己一直是那個被人需要的人。”這是楊詩娟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履職的一路寫照。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