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來“浙”里看亞運
亞運之風拂“浙”里
10月8日,杭州奧體中心“大蓮花”絢爛奪目,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閉幕式隆重舉行。數實交融的“亞洲大花園”美輪美奐,體育場成了歡樂的海洋,運動員們拍照留念,依依不舍,志愿者們載歌載舞,用一場難忘的嘉年華與盛會揮別。
在剛剛過去的16天里,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超12000名運動員公平競爭、挑戰極限,奉獻出一場場精彩比賽,“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閃耀神州大地。
八年籌備,杭州讓世界感受新時代的體育夢想。6個辦賽城市、54個競賽場館、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這是史上設項最多、參賽人數最多、競賽組織難度最高的亞運會,“數智結合”成為高水平辦賽的堅實基礎。在賽事總指揮部(MOC)綜合指揮平臺上,大到亞運6城的整體概況,小到正在舉行的每場賽事,亞運整體情況盡收眼底。全球大型綜合性運動會首個一體化數字辦賽平臺“亞運釘”、參賽平臺“杭州亞運行”、大眾觀賽平臺“智能亞運一站通”讓所有與會人員享受“云”上協同,游、購、娛的“指尖”便利。超20萬行的技術代碼造就“弄潮兒”的浪漫出場,數字點火儀式為之江大地留下心心相融的永恒記憶。
“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習近平主席曾引用這些亞洲諺語講述團結合作的亞洲價值理念。本屆亞運會共產生482枚金牌,截至6日晚,打破世界紀錄15項,亞運會賽會紀錄150項??v使競技場上亞洲力量勢不可擋,團結奮進的亞洲情誼不曾褪色。
當張雨霏為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掉下眼淚,并送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既是對手又是朋友的感情讓全場動容,競技場上的溫暖和支持超越國界、超越輸贏,彰顯著人性之光。泰國跆拳道名將巴尼巴·翁巴達那吉的“親友團”曾因為買不到票而在場館外焦急徘徊,最后路過的11位臨安市民自愿將手里的門票轉出,圓了翁巴達那吉親人觀賽助威的愿望。感受到中國人熱情的“待客之道”,翁巴達那吉的姐姐熱淚盈眶?!巴粑?、同感受、同夢想”,體育盛典不只有力量、技巧的巔峰對決,也帶來了友好交往的珍貴機會,友誼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人間天堂,最憶杭州?!卑屠账固惯\動員直奔西湖“打卡”;也門運動員換裝成為“白娘子”;外國運動員組團去四季青“掃貨”……這些熱搜話題無不展示著借助亞運會的“窗口”,世界再次被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皝嗊\是體育競技的舞臺,也是文化旅游的盛會?!焙贾菔形幕瘡V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樓倻捷表示,“在緊張的比賽之余,運動員們、技術官員們已經沉浸式地感受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情打卡了100條亞運旅游線路和50個‘亞運人文體驗點’。”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54個亞運競賽場館中,僅有12個為新建,其余均為改建或臨建;31個訓練場館全部利用現有或已規劃的場館作適當改造。在黃龍體育中心改造項目中,面對老化嚴重的設備管道,設計團隊拒絕“一拆了事”,釆用了內壁修復技術,在原有管道的內壁基礎上形成新的保護膜,讓老管道重新煥發新生。在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原來廢棄的礦山蝶變為“巖壁芭蕾舞臺”,帶動了城市環境的整治和開發建設。“后亞運”時代,眾多場館計劃對市民開放,讓大眾走進“家門口的健身場地”,亞運遺產將在群眾體育文化事業中熠熠發光,亞運之風將繼續“吹拂”千家萬戶。
錢塘江畔,杭州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這個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城,將和新時代的亞運會故事一道載入史冊,它用古韻、包容、創新、現代讓世界共享體育盛事,領略中國精彩,實現了向亞奧理事會安全辦賽的莊嚴承諾。揮舞的旗幟,潮水般的吶喊伴隨著賽場上的點點滴滴,以愛相連、共赴未來。
亞運,難說再見!亞運,期待再見!
融媒體記者 張佳琪 杜曉航 鮑蔓華 田福良 齊 波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0月09日 第 03 版)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