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亞運搶“鮮”看
有突破有遺憾 亞洲新人崛起——杭州亞運會網球項目綜述
新華社杭州9月30日電 題:有突破有遺憾 亞洲新人崛起——杭州亞運會網球項目綜述
新華社記者陳晨、李典、李博聞
經過7天鏖戰,杭州亞運會網球項目30日落下帷幕。老將與新秀爭鋒,失望與驚喜并存,實至名歸與大熱爆冷交織,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小蓮花”球場,記錄了亞洲網壇難忘的“杭州時光”。
女單連冠男單突破 中國隊有驚喜亦有遺憾
此番主場作戰,中國隊派出8名戰將出征全部5個項目,最終奪得2金1銀,稍遜于上屆2金2銀的成績。
女單項目,中國隊捍衛了在亞運賽場上的霸主地位,頭兩號種子鄭欽文和朱琳會師決賽,中國軍團連續兩屆包攬金銀牌,并實現五連冠。男單方面,頭號種子張之臻勇奪金牌,中國隊時隔29年再次問鼎亞運網球男單冠軍,實現重大突破。若說單打項目唯一的遺憾,便是上屆亞軍吳易昺無緣八強。
面對成績,冠軍選手保持了冷靜。張之臻說:“部分優秀選手沒有參加亞運會,自己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較于單打的閃耀表現,中國隊各雙打組合均早早出局。成績雖不及預期,但也情有可原。
中國國家網球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法網后,網球項目進入巴黎奧運會積分周期,杭州亞運會恰逢網球巡回賽的中國賽季,是中國選手獲取積分的良機,因此一些隊員選擇在國際巡回賽中奮戰,力爭巴黎奧運會的入場券。
而頂尖選手出師未捷意外受傷,也極大影響了雙打成績。雅加達亞運會女雙冠軍楊釗煊此次搭檔王欣瑜出戰,在首次出場時因傷退賽,她也一并退出了混雙項目。
有欣喜、有遺憾。相較于成績,身披國家隊戰袍、在祖國觀眾的熱烈支持下參加亞運會的經歷,更令隊員們難忘。29日的女單決賽后,鄭欽文表示:“這么多中國球迷為我們歡呼,這讓我們非常溫暖。”而賽場內國旗飄揚的場景,更讓朱琳感動落淚。
按照規則,鄭欽文、張之臻已鎖定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展望巴黎,鄭欽文說,奧運會是全新的挑戰,將會面對全球優秀選手的競爭,“雖然結果不能強求,但會全力以赴”。
驚喜連連 “小蓮花”見證諸多精彩
逆轉、爆冷、一騎絕塵、絕地反擊……連日來,諸多精彩場面在網球中心上演,一些名將穩定發揮,更有多位新秀進入人們的視野。
來自菲律賓的18歲少女亞歷克莎·埃亞拉,在四分之一決賽首盤0:6慘敗的情況下連扳兩盤晉級,半決賽更是多次挽救賽點,幾乎將鄭欽文逼入絕境。這位在菲律賓國內頗受關注的新星最終獲得女單、混雙兩枚銅牌。
中國香港選手黃澤林在男單第三輪挽救5個賽點、淘汰吳易昺的比賽令人印象深刻。盡管最終未能闖入4強,但這位年輕人的未來值得期待。
男雙衛冕冠軍、印度選手博潘納此次與新搭檔出戰男雙,在第二輪早早出局,卻與隊友博薩萊摘得混雙冠軍,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位43歲的老將,已然書寫亞運賽場上的傳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北隊在本屆亞運會實現重大突破,不僅首次摘得男雙金牌,還包攬了女雙項目金銀牌,并獲得一枚混雙銀牌,成績亮眼。
無關勝負 這些感動值得銘記
客觀而言,在全球范圍內,亞洲網球的水平并不算高,加之亞運賽事沒有積分,一些網壇高手并未參賽。但拋開成績不談,網球賽場上許多無關勝負的感動,也成為亞運會的經典記憶。
翻開參賽名單,幾位年逾不惑的選手依然活躍在賽場。巴基斯坦男雙組合阿基爾·漢/庫雷希均已43歲,阿基爾·漢更是連續征戰了七屆亞運會。來到杭州,他們在男雙第二輪就被淘汰。“我們堅持到現在,只是想努力為巴基斯坦贏得一枚獎牌。”庫雷希說。
9月27日的男單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臺北選手曾俊欣在場面占優的情況下突然抽筋,經過治療后,一瘸一拐堅持完賽。此后雖一分未得,現場觀眾仍為他的拼搏精神獻上掌聲。
30歲的巴基斯坦選手烏什娜·蘇海勒在女單第二輪便輸給朱琳,但走出賽場,她熱情地掏出徽章與朱琳交換。她說,能來參加亞運會,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選手成為朋友,這是難得的經歷。
9月25日,首次走進中心球場對陣一號種子張之臻,25歲的沙特阿拉伯選手胡格巴尼經歷了人生的高光時刻。“我知道贏不了他,但這么多熱情的觀眾為我們歡呼,我還一度3:0領先,這感覺就像是在做夢。”他說。
對許多運動員來說,參與本身就是意義。亞運會將銘記那些披金戴銀的選手,也會把一份記憶留給來過的他們。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