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中小學教研體系建設>會議新聞

發出教研轉型的時代“聲響”

——全國政協“中小學教研體系建設”雙周協商座談會調研綜述

2023年09月25日 10:25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教研制度是中國特色教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良傳統,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教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服務教育決策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進入新時代,面對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發揮教研支撐作用”提出了具體要求。隨后,教育部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提出教研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四個服務”。這一系列文件對充分發揮教研工作重要專業支撐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中小學教研體系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有體系——基本構建了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組織網絡;有人干——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指導能力較強、覆蓋基礎教育各學科、各領域的優秀教研員隊伍;有作為——教研工作有效支撐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引領了教師專業成長,服務了基礎教育重大改革。但同時,也暴露出各地工作不平衡、許多部署和要求沒有完全落地見效、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

5月8日至11日、6月27日至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國政協“中小學教研體系建設”專題調研組先后赴廣東、山東,深入中小學校、教育研究院等教育機構實地調研、聽取意見建議,為助力重塑教研地位形象、重構教研體制機制、做好轉型發展、把教研制度傳統優勢提升為新時代教育強國的新優勢貢獻政協智慧。

機構:要優化不要弱化

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對新時代教研工作的創新開展和有效開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調研組的共識。

近年來,各地圍繞機構設置積極實踐。廣東省2020年5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體系的實施意見》,近三年來安排1.31億元支持建設“省級基礎教育教研基地”269個。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作為省級教研機構,主導推動各市、縣進行教研機構改革整合,目前,全省共有市縣級教研機構181個,形成了體系完備的教研工作新格局。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委員們也注意到,伴隨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和機構調整,部分省市原本獨立設置的教研機構被并入以科研為主體的教科院或以教師培訓為主體的教師發展中心及教育學院,成為其中的一個職能部門。機構整合后的教研員,承擔了大量非教研職責的工作任務,影響了教研員向中小學提供專業指導服務,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研工作。

同時,由于目前我國沒有設置國家級教研機構,導致國家級教研和省級教研之間基本斷檔,省、市、縣級教研機構設置五花八門,功能基本雷同,定位模糊不清,整合力度不夠,區域性差異也十分顯著。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孟暉認為,應持續完善五級教研工作體系,統一標準、強化職能、加強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方獨立設置教研機構,暫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在相對統一的教育事業單位內獨立設置,為開展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撐。

“雖然教研沒有‘國家隊’,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教研工作提供了底本和基本素材,要使其成為教研工作的出發點。整合國家、省、市、縣、校數字化教研平臺,充分調動全國優秀教研力量,推動智慧教育平臺內容持續更新,不斷完善提升,實現共享效益。”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叢兵表示。

“同時,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教研機構的功能和定位,強化省、市級教研機構統籌力,強化教研部門在各級教科院的主導地位和作用。鼓勵各地組建面向區域整體發展的教研共同體,解決本區域層面整體發展的教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縮小區域內城鄉間、校際間差距。”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建議。

在與廣東、山東兩地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溝通中,“督導”一詞被頻繁提及。大家都認為,將教研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范疇,通過督導評估推動地方人民政府對教研工作的重視和投入十分必要,可以有效保障教研工作的開展。

為此,2021年,廣東省政府出臺了《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把教研體系建設納入對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把教研隊伍配置情況作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的九個指標之一。山東省也將加強對教研工作的專項督導、強化督導結果運用作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力圖通過優化——“回頭看”——再優化的方式不斷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切實提升基礎教育發展質量。

隊伍:要強標準也要保發展

教研員是做什么的?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并不容易回答。

“長期以來,我們主要在教學層次定位教研員,突出教研員的服務功能,服務于教學改革、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和教育決策。但事實上,隨著基礎教育進入以內涵發展提升質量的新階段,教研員不但要發揮教學的作用,更要發揮教育的作用,要成為教育的研究者、教學的引領者和學校教育的變革者。”深圳大學教育學部二級教授、教師發展學院院長葉文梓如是說。

頗為尷尬的是,一面是時代對教研員專業能力素質和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一面卻是教研員專業標準的長期缺失。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教研員,教研員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專業素質,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專業標準缺乏導致各地在聘用教研員時缺乏專業指引,教研員研修也無法制度化和常態化。

“教育行政部門需要研究出臺嚴格、明確、科學的專業標準,且這個標準應覆蓋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經歷、專業能力素養、教育教學指導能力等多個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表示。

事實上,廣東省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省政府發文規定,新任專職教研員原則上應有6年以上教學工作經歷、具有高級以上教師職稱或研究生學歷。在嚴格教研員準入標準的同時,廣東省還十分注重教研員素質提升,建立了教研員全員培訓制度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機制,并要求每位教研員每年接受培訓累計不少于90學時。

“可以建立規范的上崗制度,規定準備擔任教研員的教師必須經過教研員的專業培訓,基本完成從教師向教研員的角色轉變才能持證上崗。同時,推進教研員在職研修常態化發展,以研修方式轉型促進教研員專業的持續成長。”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說。

在與廣東、山東兩地的教研員、教師的交談過程中,調研組還了解到教研員隊伍存在的其他問題和訴求。比如,教研員缺乏專業的發展機制,針對教研員的培訓項目并不多,教研員本身的專業能力提升與普通老師相比相對滯后。比如,各類榮譽表彰、人才稱號很少考慮教研員,教研員成長缺乏激勵機制,新的教研員職稱很難晉升。再比如,教研機構崗位設置時,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受限,越往市、縣一級,高級職稱崗位占比越低,與教研員高標準、高要求的定位不相匹配等。

對此,調研組建議,建立和擴大兼職教研員隊伍,編辦、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共同發力,從制度層面促進兼職教研員隊伍穩定、可持續、專業化發展。同時,建立完善教研員選拔使用的“旋轉門”制度,促進教師與教研員的貫通使用,從終身制轉向能進能出的新機制。

“可考慮在一些地區試點,不設專門的教研員,所有教研員都是兼職,選擇理念先進、學科素養深厚、綜合素養卓越的優秀教師擔任。采取教研員任期制,教研員任期結束后可回到學校任教或擔任管理人員,將來也可再次回到教研員崗位上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表示。

在教研員的待遇和保障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第四中學校長馬景林提出,建立教研員的獨立職稱制度,形成教研員專業評審標準和辦法,增強教研員崗位的吸引力。優化績效工資內部激勵分配,可參照執行科研類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政策,將其科研服務收入統籌用于補充績效工資,并在分配時向參與科研項目及貢獻突出的人員傾斜。

協力:在“交融”中共進

在廣州,調研組走訪了多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這些工作室在推進教學改革和培養高端教育人才方面顯現出的引領示范作用給委員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據介紹,廣州市一直在優化教育名家工作室工作機制,不斷引入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等知名專家學者到教研機構建立教育名家工作室,努力探索教研機構與高校、研究機構和知名學術團隊的深度合作。

“我們的教研制度特別需要這種嘗試和突破。”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陳偉志直言。

長期以來,支撐中國基礎教育教研體系的都是官方教研,民間教學研究在整個教研體系中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高校和民間教研機構與官方教研體系交融互動不夠,其研究成果進入中小學往往依靠偶然的機遇,缺乏體系化的進入,成果推廣和應用尚未形成剛性的國家行為。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沒有納入教研體系,其成果也未能成為充分共享的教學資源。

陳偉志認為,應為高校和民間教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推廣提供制度性保障,把民間資源及時有效轉化成政府資源。“比如在全國名師工作室基礎上組成中小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集合各省各學科中最優秀的教研力量,評價、篩選、推廣優秀的教學成果,向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推薦教學素材內容。”

除了官方與民間教研機構的關系,邊調研邊思考的委員們還重點梳理了研考和研學、單一和融合、科研與教研的關系,中小學教研體系的發展方向在一次次的交流討論中變得越來越清晰。

“教研制度的最高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得健康、幸福、完整的生活和人生。要從研考轉向研教、研學,從主攻考試轉向對各個學科的重視,尤其要注重研究作為主體的教師和學生自身生命的健康成長。要研究學法,讓所有的‘教’都圍繞‘學’展開。”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尚勇表示。

“要著眼于‘五育并舉’,聚焦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化學科整體育人功能,指導學校將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要求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基于解決問題的項目制學習、合作式學習作為未來教研工作的重點。對教研員的素養要求也要從單一教學型轉向復合型,從學科封閉單干式教研轉向團隊協同開放式教研。”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教育會監事長高錦輝建議。

“要引導教研機構加強與中小學校、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教師培訓、考試評價、電教裝備等部門的溝通協作,不斷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教研機構為主體、中小學校為基地、相關單位通力協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說。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迫切需要加快教研工作的整體轉型,教研工作的轉型也因之適逢其時、正得其宜。

“因此,我們可以對教研體系建設和轉型抱有更多更好的期許。”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表示。(本報記者 呂巍)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1 版)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色六月综合缴情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中文字幕高清看片欧美灰色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