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亞運搶“鮮”看
把所有的愛都喊出來!
新華社杭州9月24日電題:把所有的愛都喊出來!
新華社記者季嘉東
達陣女兒勇,助威親友團。
在杭州亞運會七人制橄欖球賽場的觀眾席上有一個親友助威團,他們坐在最高一排,自帶應(yīng)援素材。一個上午過后,他們就引領(lǐng)了整座球場的助威節(jié)奏。
他們都是中國女子七人制橄欖球隊選手的親戚、長輩。24日中國橄欖球隊有四場比賽,男隊三場,女隊一場。盡管是專程來為女隊加油,但這支親友助威團沒有“偏心”,把所有的愛都喊了出來,送給賽場上所有的中國隊選手。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是隊員陳可怡的外公,71歲,他的老伴也70歲了,身穿助威團統(tǒng)一的紅色服裝,兩位銀發(fā)老人神采奕奕。
“老人其實看不懂,但是在這里很開心。”陳可怡的媽媽李紹蘭說。
李紹蘭是四川省瀘州人,22日才趕到杭州,還沒有見女兒一面。作為這次助威團的團長,每次有中國隊出場時,她都站在最高處扯著嗓子大喊“中國”,得到整座球場的回應(yīng):“加油!”
“我們這次來了十幾個人。那是陳可怡的弟弟,他在廣東上大學,看完比賽就要趕回去了。”李紹蘭說,“我們明天會帶著紅色的短袖來發(fā)給觀眾,和我們穿的一樣。”李紹蘭說。
談話間,中國男子七人制橄欖球隊出場了,李紹蘭噌地站了起來:“你先等我會兒,我要帶他們喊加油。”
當現(xiàn)場主持人喊出“中國隊”的時候,很多觀眾條件反射似地轉(zhuǎn)過頭來,把手機對準了助威團。在全場助威的節(jié)奏里,李紹蘭的聲音和個頭一樣,一出來就被淹沒了,但她還是用力地喊著。
中國男隊以65:0的懸殊比分大勝尼泊爾隊,回饋了觀眾的熱愛。
“因為她們要打比賽,這次又在家門口,所以比較有壓力,我還沒有顧得上見她一次。”李紹蘭說,“現(xiàn)在(陳)可怡很少回家了,一年就回來一兩次,在家里待一周都算多的。”
和陳可怡一樣,作為中國女子七人制橄欖球隊不可或缺的一員,劉瀟倩也很少回家。“她好幾次過年都不在家里了。”表姐虞垚靚說,“所以別人看到的是她的榮譽,我們看到的是她的辛苦,很心疼。”
劉瀟倩的媽媽過秀英普通話說不太好,但從她的眼神里能看出開心和幸福。虞垚靚替她回答記者的問題:“我們今天凌晨四點就從紹興坐大巴過來,明天還要來幾個人。杭州把亞運會搞得非常好,賓至如歸。”
下午5點15分,中國女隊終于出場了。和哈薩克斯坦隊的上半場比賽以7:7結(jié)束時,大家以為下半場也會僵持,但陳可怡四分鐘內(nèi)連得12分,將眾人心口的“石頭”一腳“踢碎”。
李紹蘭作為母親的驕傲再也抑制不住,情不自禁歡跳起來,陳可怡的弟弟高高揮舞著姐姐的海報,上面寫著“可怡try try try”(“try”在七人制橄欖球里代表達陣),姥姥和姥爺則興奮地碰撞著手里的助威棒。
比賽尾聲,陳可怡的一腳附加射門再得兩分,比分定格在33:7,球場里充滿了自豪的歡呼。
“她小時候身體不好才去體校練了田徑,那時候才9歲。有個鄰居也把兒子送過去,我開玩笑說‘你培養(yǎng)一個劉翔,我培養(yǎng)一個王軍霞’。”李紹蘭說,“后來鄰居的孩子只堅持了兩個月。我們可怡每天訓練,晚上5點多放學去訓練,回家洗完澡都快10點了,太苦了。”
劉瀟倩家在農(nóng)村,從小就鍛煉出能吃苦的品質(zhì)。“我妹妹從小就是一個獨立、自強的孩子。”虞垚靚說。
橄欖球最大的特點就是激烈的身體碰撞,不懼對抗才能突破重圍,但虞垚靚對表妹的心疼不只是親人間無條件的疼愛,劉瀟倩確實是一名“帶傷達陣的戰(zhàn)士”。
在東京奧運會上,劉瀟倩在和美國隊的比賽中肘關(guān)節(jié)在過度伸展的情況下被對手壓住,導致關(guān)節(jié)脫位和韌帶肌肉撕裂。而為了登上奧運會賽場,劉瀟倩此前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次重大傷病和手術(shù)。
“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安全地比完賽,當然也很希望在家門口拿獎牌。”虞垚靚說。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