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讓高深的基礎研究不高冷
如何讓基礎研究走進社會、讓社會理解基礎研究?近日印發(f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新時代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為基礎研究高質(zhì)量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基礎研究,常被認為自帶“高冷”氣質(zhì)。尤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重大項目,踏足的是前人未走之路,解決的是國家重大戰(zhàn)略性需求。即使是科研人員,對非本專業(yè)的相關研究情況恐怕都知之甚少。
這類研究似乎與它的科普對象有天然距離,基礎研究的科普要做好殊為不易。《意見》重視激發(fā)科技界科普的內(nèi)生動力,采取“大必須、小鼓勵”的分類實施科普引導政策,并指出要提升科研人員科普專業(yè)技能。
在各類政策的推動下,我們會看到更多名家大師團隊投身科普。
我們會了解科研人員如何在方寸之間探尋粒子的足跡,如何向廣袤宇宙發(fā)出關于起源的叩問,如何解密生物性狀的分子機理,如何在材料世界施展造物主的魔法……我們還會看到我國科研人員填補人類知識版圖空白的努力,我們會更深刻地明白基礎研究的意義,也更真切地聽到創(chuàng)新中國的鏗鏘步伐。
不僅僅是了解研究成果。《意見》強調(diào)“知識、精神、思想、方法、政策”五位一體的大科普理念。我們能從研究人員的分享中,看到科學研究的曲折反復,看到一代一代人的上下求索;看到重大計劃背后的精益求精,看到重大創(chuàng)新背后的通力合作;看到堅持,看到熱愛。
青少年,也能借此觸摸最為前沿的新知。科普,激發(fā)他們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或許也會推動他們樹立科學報國的理想。
高深的基礎研究并不高冷。我們期待著更符合時代特點的高質(zhì)量科普,期待著更多人可以通過科學基金科普工作,了解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質(zhì)。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