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關于創建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的建議
通振遠
時值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之時代關鍵時期,創建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必然結果和時代要求,是為了更好地對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進行總結、傳承和發揚。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擬創設為國家級示范區,占地面積擬計劃100平方公里,擬投建在廣東省汕尾地區。
一、 創建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的背景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是當代中國的活力之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城鎮就業狀況持續改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跨上新臺階,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建立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為了更好地總結改革開放經驗,為了更好地向全人類展示和傳播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成就、理論、方法、措施、經驗和教訓,為了更好地向全人類提供一個系統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解放生產力和創造力、能夠基本滿足人類自身需求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經典范例。
二、 創建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的目的
全球經濟面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變革、調整和轉型,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進入了偉大的新時代,社會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重要關口,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道路上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戰,改革開放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急需注入新動能,醫療、教育和住房等問題引起社會民眾極大關注,貧富差距、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有拉大趨勢,消費活力尚需持續激活等等。
建立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一是對上述問題和困難的正面回應,是用實踐的力量向世人展示改革開放頑強的生命力和超常的創造力。二是現實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是中國對世界的一張名片,我國需要一個對外的展示窗口,集中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真實全貌。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能夠高度聚合政策性優勢,吸引市場資源,進而全面創新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在發展中不斷優化和超越。四是借鑒傳承的需要。世界需要中國,世界需要從中國改革開放中汲取經驗和力量。改革開放向世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中國版的發展路徑,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五是與河北雄安新區南北呼應的需要。雄安新區是黨和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實踐區,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擬選址于廣東省,二者似而不同,南北呼應,相互競美,美美與共。
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具體地址擬選在廣東省汕尾地區。一是貫徹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指示精神。二是積極探索新時代共同富裕的道路,完成中央賦予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三是汕尾地處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輻射海內外,具有區位、經濟、產業、人力、金融、公共管理效率、政策、市場開放度、創新、產業鏈等優勢。
三、 創建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的建議
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作為新時代深化改革的重要展示載體和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創新相結合,改革體制與創新機制相結合,積極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新型管理體制機制,將對全國行政領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等起到重要引領、示范與支撐的作用。
具體建議如下:
1、 發揮紀念和示范作用
建立紀念改革開放新時代示范區,積極發揮紀念和總結作用。示范區生動展示40年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大力弘揚我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和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深刻紀念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來的偉大人物、生動事跡和重要事件,從理論創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全面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總結過去,深刻回答新時代應該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紀念改革開放,傾聽中國聲音。面向未來,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形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2、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示范區承載著傳承和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責任,承擔著引進與輸出的歷史使命,肩負著新時代改革開放戰略升級版的歷史任務。建立體制機制新高地,積極推進機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構建精簡、高效、統一、精干的行政管理機構。科學合理界定政府職能、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控好管理層級與管理寬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行政效率。秉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擴展的方針,用政策推動與引導,激發創新活力,釋放改革紅利。深化示范區內各類資源配置方式與行政、經濟、社會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科學構建城市布局、城鄉統籌、科技創新、大部制以及行政改革的新體制和新思路,營造創新環境的持續化與常態化,參與全球化和吸收西方文明的沉淀,實行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的戶籍、住房、養老、人事、薪酬等政策,提供學習借鑒、移植更新、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
3、 突出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突出市場經濟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進行市場化運行,定位明確、有序發展。堅持實事求是理念和法治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為示范區國內投資與海外投資提供對接、交流等服務,建立與國際相銜接的投資貿易通行規則,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利用對外開放基礎和示范區自然環境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和建設面向全世界的國際大通道。規劃建立引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體制機制,吸引國家對外開放平臺和國際對外合作組織在示范區布局。
4、 重視人才,構建開放創新生態
深化用人體制創新,優化審批流程,實行開放便捷的人才引進制度。建設全球人才高地,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快資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在示范區集聚,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對外開放人才新平臺。積極作為,要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要主動設計和牽頭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積極建設符合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運行規律的制度框架。積極構建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機制,建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第三方科技評價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以科技為源頭、產業為終端的產業創新,以人才為抓手、集聚國內外科創要素的人才創新,以金融創新為支撐的金融創新的科技創新新引擎。
5、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釋放資本活力
完善稅制,營造統一公平市場環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市場決定金融資源配置的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業務品種,支持創新創業。完善市場決定金融資源定價和分配的機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推進投資領域法制化建設。
6、 深化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嚴守生態紅線,嚴格把控生態環境與城市開發的空間維度,構建生態環保問題診斷機制,科學設計目標確定、目標分解與目標評估機制,形成多元協同、平等參與、長效溝通、信息共享、科學考核的生態環保治理體系。構建多元問責主體的聯動協同問責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綠色生態示范區。
(作者系民盟中央社會委員會委員)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