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我的履職故事】
洪麗娟:無聲世界的守護者通訊員 張立強
2000年,洪麗娟在浙江某聾兒康復中心實習,第一次幫助聽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4歲聽障兒童超超是她的第一個服務對象。一天,她牽著他的手來到他媽媽面前,緊緊地握住他的手,對他說:“今天老師教你叫誰呀?”超超一字一字地說:“媽-媽,媽-媽。”媽媽瞬間淚流滿面,緊緊地抱著孩子。
“那一聲‘媽媽’,像一道光,照進了我的人生,指引我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康復老師,幫助更多的聽障兒童走出無聲的世界。”洪麗娟說。
寒來暑往,歲月如梭。從最開始的理論學習到大量的實踐,洪麗娟用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和特別的耐心去訓練和關愛聽障兒童。開始幾年,除了吃飯睡覺她都在工作學習,她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衷心感謝。到2005年,洪麗娟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特教老師。
長期的實踐讓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因為工作的獨特性,一名特教老師一年最多只能幫助6個孩子,僅靠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家鄉的特教事業幾乎是空白,江西的聽障兒童也需要有人幫助。
“我決定回南昌創業,動員更多人參與進來,幫助更多聽障兒童走進有聲世界。”
回到南昌的洪麗娟與志同道合者一起,先后創立了南昌市西湖區現代殘疾人教育康復中心和青云譜區現代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她把年輕時的心愿變成一生摯愛的事業。
在洪麗娟和她的團隊努力下,許多孩子開始走出了無聲的世界,他們能用簡單的語言交流表達,甚至有的還能正常交流表達。5年前,1歲7個月的小熙,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從不會說話,到喊出“爸爸、媽媽、大家好、老師”,再到能自信地代表幼兒園畢業生發言,小熙媽媽動情地說:“現在孩子上一年級了,英語、普通話都說得很好,已經不用再做康復訓練了,平時還特別喜歡打籃球、畫畫。”
洪麗娟不僅關注聽障兒童康復訓練,還主動把業務拓展到大齡智障和自閉癥孩子的管護和繼續康復上。2012年,她創辦了智障孩子和自閉癥孩子托養中心,已為100余名精障、智障、孤獨癥大孩提供精神康復、托養照料、社會融合、康復教育技能培訓、就業支持等多項專業化服務。
在洪麗娟看來,需要有一個平臺為殘疾人康復機構提供交流與分享,促進殘疾人康復事業的發展。在有關方面大力支持下,2019年5月,她倡導注冊成立了南昌市殘疾人康復協會,有37家殘疾人服務機構加入。協會推動了南昌市殘聯建立康復技術專家庫、南昌市出臺《民辦殘疾人康復機構扶持獎勵辦法》等。
洪麗娟經常受邀到成員單位講課,分享自己的經驗。2023年8月29日,作為特邀專家老師,洪麗娟來到豫章師范學院培訓中心,為《南昌市殘疾兒童康復專業技術人員規范化培訓班》學員講課。一名來自愛爾康復機構的學員聽了她的課感慨地說:“洪老師分享她的人生經驗,讓我更加堅信自己選擇的路沒有錯,我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
2021年10月,洪麗娟成為南昌市、西湖區兩級政協委員,履職兩年來,她一直通過政協為殘疾人事業發展鼓與呼,頻繁奔走在殘疾人中,調研了解殘疾人的訴求,先后提交了《關于為民辦殘疾人服務機構教師發放社保津貼的建議》《關于建設高水平民辦殘疾兒童康復教師隊伍,助推南昌殘疾兒童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議》《關于加大推進我市融合教育發展工作的建議》等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
二十二載的執著堅守、默默奉獻,洪麗娟把扶殘助殘的初心變成了摯愛的康復事業,把一次個人的創業轉變成一份社會責任。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9月05日 第 08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