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楊鈺尼:舞出“家鄉美”
記者 謝穎
7月31日,在昆明參加完云南省體育舞蹈大賽的楊鈺尼,一早帶著孩子回到紅河縣,便“無縫”投入了新的排練。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大家都還興奮著。看著孩子們自信的舞姿,楊鈺尼不由想起了幾張“不自信”的臉——
那是8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楊鈺尼在家鄉創辦了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來這里的孩子有想學習拉丁舞、街舞和芭蕾的,但對哈尼族傳統的音樂舞蹈卻知之甚少。有一天,楊鈺尼的幾個外國朋友來到中心,孩子們非常靦腆,不敢與他們交流,更別提展示歌舞了。于是,楊鈺尼想了個辦法——“互相教”,外國大朋友教英文歌,哈尼小朋友在她的帶領下教哈尼歌。氣氛慢慢活躍起來,孩子們不一會兒就學會了哈尼族兒歌《阿密策》,跟外國大朋友一起唱得歡聲笑語。
從那之后,如果再有朋友來這里,楊鈺尼問誰會唱哈尼歌、跳哈尼舞,便會有一只只小手爭先恐后地舉起來,自信的笑容在他們稚嫩的面孔上浮現。孩子們不再覺得這些珍貴的民族藝術是村子里的、是土的,逢年過節跟村里的人一起載歌載舞,碰到別人不對的地方,還會當起“小老師”,去糾正動作。
這些變化更加堅定了楊鈺尼的信心——把哈尼族的文化傳播出去!
其實,楊鈺尼最初的信心就來自悠久的家鄉民族文化。她出生在紅河縣一個美麗的哈尼山村,母親是紅河縣首位民族民間舞老師。在哈尼梯田邊的兒時歲月充滿了民族文化熏陶,民族舞蹈熱烈昂揚的舞姿在小小的楊鈺尼心中扎了根。上初中時,楊鈺尼便開始嘗試編哈尼族舞,后來又在大學堅決選擇了舞蹈表演專業。“哈尼族有這樣好的舞姿,這樣熱烈的生命力,為何不在更大的舞臺上跳給更多人看?”楊鈺尼想的是,不僅是自己,還要帶領哈尼族的孩子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
2018年,楊鈺尼大學畢業,她的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已經開辦了3年。雖然困難重重,但她硬是憑著一股勁兒往前闖——拜訪老藝人路途遙遠,就專門花時間學開車考駕照;舞蹈教師資源易流失,就總結經驗,學習團隊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堅定地想回到家鄉,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所以,畢業后回到家鄉、深入基層,于楊鈺尼而言,這是一個意義重大,同時也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決定。
一頭扎進村子里——這是楊鈺尼畢業后的工作常態,她也樂享其中,因為“只有更加深入地挖掘,保護好哈尼文化,才能更好地創新創造,為非遺注入時代活力”,也因為“非遺傳承最缺的就是年輕血液”。
這幾年,楊鈺尼作品不斷,在這些具有濃郁的多聲部民歌、樂作舞、哈尼兒歌、器樂、手工藝風格的作品中,古老的文化與時尚碰撞,令人印象深刻。她還和來自云南不同地區不同職業的年輕人一起組成了云南民族街舞團,用街舞等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家鄉熱愛的情感。
今年,年輕的楊鈺尼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她在《加大活態世界遺產哈尼梯田保護傳承力度》的提案里自信地呼吁:提高對哈尼梯田和哈尼農耕文化的保護傳承力度,深度挖掘并適度利用其經濟、旅游、文化傳承等多重價值,為類似農業類活態世界遺產的發掘、保護、利用和傳承提供“中國經驗”。
不久前,楊鈺尼收獲了一份珍貴的榮譽——“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大舞臺,我希望我的這些經歷能給同學們帶來一些啟示。無論選擇留在城市還是回到鄉村,都要始終保持對家鄉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執著。”對于站在人生新起點的畢業生們,楊鈺尼想說的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敢于擔當,敢于創新。無論走到哪里,都要牢記自己的根和源,守正創新,用自己的所長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8月15日 第 08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