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多措并舉穩住外貿基本盤
特邀評論員 王濟光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在肯定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同時,直面當前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現實問題,強調要多措并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增加國際航班,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
海關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同比下降4.7%,出口下降3.2%,進口下降6.7%,客觀上增加了我國擴大內需的外部壓力。面對當前世界經濟恢復放緩、全球跨國貿易和投資活動低迷、國際需求逐步疲弱的嚴峻形勢,穩住外貿基本盤必須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冷靜理性、科學務實、多措并舉、突出質效。
要牢固樹立有效應對外貿嚴峻形勢的戰略基點和政策理念。一是堅持積極參與、主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大格局的戰略基點。適應國際產業鏈布局從“效率至上”轉向“保安全、防風險”新動向,全面順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數字化的新方向,形成以穩鏈強鏈補鏈和結構調整為主線的戰略基點,積極關注和對接貿易伙伴國家發展規劃,主動靠近目標市場,推動產業鏈有序布局,提升本土化經營水平,在高質量發展中增強外貿發展后勁。二是堅持“內外結合、上下聯動、左右互補、前后貫通”的政策理念。把開拓國際市場與開辟國內市場一并考慮,堅持中央支持與地方創新有機結合,加大涉外管理部門政策設計、服務企業、優化環境的協作力度,不斷增強外貿外資政策的連續性、持續性和有序性、配套性,形成有效化解各類外貿風險的支持政策體系。
要把穩定加工貿易進出口大盤作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主戰場。一是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重點依托自貿試驗區、綜保區、保稅港區和海南自貿港,把穩住加工貿易作為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鞏固和提升我國國際供應鏈優勢的重要貿易方式,繼續培育認定一批加工貿易產業園,優化一批加工貿易產業承接基地和示范區。二是加快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培育和提高中間產品國際競爭力,引導加工貿易企業提高采購國內原材料比重和附加值,推動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轉變、加工貿易企業與一般貿易企業融合。三是強化用工、用能、信貸等要素保障。不分規模、區域和所有制,面向包括民營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加工貿易企業,延續“暫免征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政策,促進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要從提升外貿質量與效益的高度推動一般貿易進出口促進工作。一是以搶抓訂單為工作抓手,政企合力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各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市場開拓活動,落實好企業參加國內涉外展、境外展覽會支持政策;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提高對企業考察市場、拜訪客戶、產品路演等市場開拓活動的支持資金比例。二是以優化市場結構為重點,大力開發新興市場。以優勢出口產品穩住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市場,多方穩定重要客戶;以一般貿易拓展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耐用消費品和農產品市場,調低對加工貿易的依賴性;以需求導向發揮出口商品門類齊全優勢,引導和加大力度支持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以重視內銷為突破口,積極引導和支持外貿企業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開辟“新興”市場,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
要以提升外貿競爭力為核心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一是提升跨境電商新業態。引導跨境電商頭部企業、龍頭企業與生產企業加強合作,共同在目標市場布局建設或租借集營銷、展示、倉儲、售后及維保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海外倉,重點突破機電產品售后服務和維保,加速探索促進整車整機以電商模式擴大出口。二是用好市場采購貿易新方式。采取“一區多園”模式,允許市場采購方式的適用范圍擴展到跨境電商集聚區和重點專業市場,引導小規模跨境電商、小商品經營者規范無票合規出口、合規收匯、合理納稅經營。三是積極培育新型貿易業態運行平臺。引導和鼓勵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工廠與集散市場聯網管理平臺互聯互通,共享信息與數據;允許市場建設自身采購平臺,培育一批組貨商及有“拼箱”能力的物流商,逐步建設一批小商品出口實體集散地。
要以培育新型市場主體為主線推動外貿企業賦能提質、降本增效、合作成勢。一是更加關注外貿企業生存發展。加大紓困助企和穩外貿的政策落實力度,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等老大難問題;發揮外資企業作為穩外貿重要主力軍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國有企業在大宗商品進出口和轉口貿易中的壓艙石作用;扶持民營中小微外貿企業協同發展。二是進一步釋放外貿創新活力。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功能和保障作用,聯動行業主管部門和關聯行業商協會,開展外貿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三是促進國際經濟交流合作。鼓勵各地開展對外貿易暢通行動,豐富合作層次,促進產業和貿易對接,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伙伴經貿合作;支持企業開展商標和專利國外注冊保護,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和國內技術標準海外推廣,獲得相關安全、環保等認證。
要以提升中歐班列運營組織效率為牽引暢通雙循環國際貿易大通道。一是完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著力解決中歐班列多式聯運的運營組織效率問題,推動國際航空貨運樞紐、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的整體聯動建設。二是推動國際合作機制建設。加強海關國際合作,推動國際航空貨運樞紐、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之間有效銜接和各類物流通道擴容增效。三是加強國際通道規則標準對接。推動鐵路運單物權化和鐵海聯運“一單制”,推進國內多式聯運“一單制”規則在國際市場的應用以及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認證;加快形成基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的相關標準體系。四是構建國際物流信息平臺。以中歐班列物流信息為核心,加快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及物流企業的數據融合,提高國際貿易通道的信息化和互聯互通水平。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8月05日 第 03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