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更好發揮新職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
田惠光
2023年,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規模創新高。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既與千萬家庭緊密相關,又關系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下大功夫,而且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和鼎力支持。
近年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相應誕生了新的職業需求。2022年9月修訂完成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新增158個新職業。新職業對于引領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年輕人就業的一個新方向、新指引。
從目前來看,就業市場仍存在需求和供給不對稱的情況,即一些傳統行業一職難求,同時一些新職業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職者的職業技能難以滿足新職業的需求。
一是職業技能標準的引導作用尚未充分顯現。職業技能標準是適應我國服務業和生產制造業發展需要,緊貼相關職業崗位技術技能水平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要求的規范性要求,對促進從業人員素質提升、產業升級、行業發展意義重大。2021年人社部聯合相關部門首次頒布互聯網營銷師等10個新職業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目前,相當一部分新職業尚無職業技能標準。對于已經頒布的新職業技能標準,社會知曉度還不高,相關企業執行標準的愿望和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此情況下,很難進行精準地提升職業技能的培訓。
二是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體系不完善。新職業的發展,對新職業的培訓模式提出了挑戰。職業院校對調研分析企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不充分,雖然有些學校開設了一些與新職業相關的培訓,但體系化的課程還很缺乏,所學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不符,與應用實踐仍然有較大差距。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等舉辦的各類培訓班缺乏高質量、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培訓項目。因此,真正通過培訓獲得相應技能的人并不多,企業用工難問題仍十分突出。
三是職業技能認證不完善、不規范。新職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職業院校用傳統終結性鑒定來評估學生職業技能的評定模式已經適應不了市場需求。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職業技能評價亂象頻發。相關行業內職業資格證書五花八門,有行業協會頒發的,有培訓機構頒發的。一些認證機構甚至宣稱只要交錢就能獲得高級技能證書,違規違紀進行作弊考核認證,達不到提升職業技能的目的。
要更好發揮新職業在促進就業方面作用,就需綜合考量,精準施策。
推進新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引導產業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新職業發布制度,新職業發布部門和相關部門密切合作,鼓勵社會相關力量積極參與新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目前,我國一些新職業的龍頭企業從企業崗位實際用人需求出發,建立與產業對接的新職業技能標準,分別對生產或服務的各個關鍵崗位提出技能要求。實踐表明,經培訓取得認證的學員,無論是理論知識水平還是實操能力,都被企業雇主所認可,達到培訓后能上崗的目的。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組織相關新職業企業制定行業技能標準;建立政府主管部門、專業機構、企業密切配合的職業技能標準制定模式,為推進新職業發展夯實基礎。二是相關主管部門需完善新職業技能標準的宣貫制度,使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商會、企業等能及時了解標準的內容,并盡快作為教學培訓的內容;鼓勵社團組織積極宣傳標準并作為行業自律的重要內容,促進相關企業大力實施標準。
建立精準培訓體系,提升新職業技能培訓能力。一是建議對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的通知》貫徹落實達標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制定新一輪的職業技能提升方案。二是積極促進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構建培訓體系,要優化專業設置,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主動對接特色產業、新產業,要鼓勵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項目,共建新產業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能力。三是建立和推行一系列職業培訓管理制度。完善對培訓機構的監管、嚴格培訓項目的審批、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對培訓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完善對培訓項目的效果評估。四是支持新職業企業自主建立培訓中心,采取“以工代訓”“工學一體”“互聯網+培訓”等模式開展自主培訓,有效提升職工技能。
抓住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契機,促進新職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一是職業院校建立過程化的評價模式。將職業技能認證和教學鏈接起來,和新產業、新職業發展連接起來,建立職業技能鑒定和關鍵教學相結合的過程化評價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評估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二是鼓勵新職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我國積極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推行企業技能人才的自主評價,對近千家企業試點,效果良好。建議相關主管部門積極引導、鼓勵新職業企業建立科學規范化的新職業人才評價體系,完善專業化、統一的認證模式,開展滿足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三是建設完善的社會評價體系。完善對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評估和遴選,建立對第三方機構的過程監管與定期評估制度,確保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第三方機構和企業合作,開展對新職業的技能等級認定,提升新職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為新業態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作者系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原副主席,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7月18日 第 03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