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馮卓彥:給學生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
馮卓彥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政協委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中英時尚傳媒專業主任
人民政協網7月18日電(記者 鮑蔓華 通訊員 王溪)七月酷暑,雖然已經進入暑假,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中英時尚傳媒專業主任馮卓彥卻依舊忙碌,一家家走企業,一次次了解學生實習就業情況。作為高校教師,馮卓彥覺得學生就業擇業本就與自己的工作息息相關,作為區政協委員,在政協這個大家庭,就有了更多渠道、更大平臺,為當前大學生就業來發聲,給學生營造更好的就業機會。
讓馮卓彥覺得開心的是,今年提出的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建議,有關部門已經一一落實,自己也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三年疫情,給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帶來了不小影響,于大學生而言,這期間的就業更是增加了許多難度。過去幾年,許多線下招聘會都被取消,學生只能線上面試,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學生就業熱情。許多單位的招聘門檻是本科,讓大專院校畢業生不由得產生了失落感。”馮卓彥覺得當下很有必要激發學生找工作的動力,并為學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是馮卓彥在授課之余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政協六屆二次會議期間,馮卓彥提交了《關于后疫情時代如何做好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建議》,提出了增加大學生就業補貼,或對招聘應屆畢業生的用人單位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或減免適當的稅收;優化服務平臺,提高對接實效;高校就業辦或二級學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機制,在就業方面出臺政策,可以設立專項就業經費,確保疫情防控后勤,配備就業工作專員協調組織,就業成效與績效掛鉤,增強隊伍培訓的力度等建議。
在部門答復過程中,馮卓彥進一步了解到江北區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政策。在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通過發放各類補貼、提供免費住宿等方式,精準解決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生活難題,幫助他們更順利地適應社會。今年,大型招聘會重新出現在學校,搭建起了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馮卓彥希望可以給予企業更大力度的補貼,激發企業積極性。
“在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我們教師從二三月份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就開始聯系企業,這就是‘建立—實施—評價—反饋—優化’的就業服務長效機制中的‘反饋’環節,通過企業反饋進一步提高就業工作的效益、效率、效能。而其中的‘優化’環節,就體現在9月份開始的新一屆大一學生課程中,有20%為企業老師教授的實操課。”
馮卓彥希望,更多學校自行建立工作機制。“今年4月的委員培訓活動中,我就和同為區政協委員的寧波(前洋)直播中心董事長陳曉棟建立了聯系,我們學校在前幾年開設直播學院,借由這個本土直播企業,能讓學生進入直播間進行實操。同時,也讓學生更多了解本土企業,在畢業后,能留下來,為寧波發展獻一份力。”
今年,馮卓彥還與區政協委員王微波共同促成了中英時尚設計學院時尚傳媒專業校企合作,共同在課程建設、專業實踐等開展合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為更好地推廣中國文化,開設了海外社交平臺賬號,遴選了12位中英學院的優秀學生進行相關賬號的維護和運營,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學生們充分利用公眾號平臺,進行了美麗鄉村、中國美食、旅行玩樂、藝術、非遺等主題的推廣宣傳,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傳播中國聲音,也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這已經不是馮卓彥促成的首次校企合作,記者了解到,此前,馮卓彥也通過與政協委員的交流,成立傳統服飾技藝與文化傳承校企合作研究基地,并以此為依托借助英國合作院校索爾福德大學的設計優勢,政、校、企共建中國傳統服飾旗袍文化研究中心,共建中外合作高水平中國傳統服飾教學與科研創新團隊,借助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力量,助推本土傳統品牌走向時尚化、年輕化、國際化,讓學生有更廣的展示平臺。
“雖然我作為政協委員履職才短短一年半時間,但我希望能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給學生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馮卓彥表示。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