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五個突出特性”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源泉
特邀評論員 楊建德
正確認識和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和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敏銳發現時代變革的風氣之先,自覺響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堅持推動藝術創作、學術探索和價值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聚焦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的五個方面”,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系統深入的闡述。“五個突出特性”的重要論斷,豐富發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背景下,對中華文明根本屬性的深刻思考和精辟總結,從理論上闡明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源泉,中華文明的內在本質決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實現。
從全面的、根本的角度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方面特性。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和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從發展的、實踐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成功結合,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三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四是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五是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五個突出特性”的重要論斷,是關于中華文明理論研究體系的重大成果。對中華文明進行深入研究,從概念梳理開始進行認真反思和總結,在世界文明演變的總進程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擺脫西方標準的桎梏,對中華文明的內涵定義正本清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易·賁》中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薄拔拿鳌倍?,在中華文明知識體系中,原本就是一個整體性的觀念,代表了一種全方位、立體化的認識方法。近現代以來,國人對中華文明的源流孜孜以求,經歷了重新自我認知的曲折探索過程。“五個突出特性”的重要論斷,豐富完善提高了中華文明理論研究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我們必須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才能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內涵外延,深刻體會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彰顯文化情懷、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保護傳承、合理活化利用等手段,發揚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總結和宣傳中華民族當代實踐的經驗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其次,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民主黨派新時代自身建設結合起來、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貫通起來、同引領人民群眾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再者要堅持守正創新,正確認識和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和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敏銳發現時代變革的風氣之先,自覺響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堅持推動藝術創作、學術探索和價值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
最后,要站穩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聲作為文化工作的價值取向,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涵養人民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文化修養,促進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滿足與人民精神力量增強呈同向的動態發展趨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成都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30日 第 07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