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大家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契合

2023年06月22日 08:37  |  作者:楊朝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在中華民族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危急時刻,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華傳統文化碰撞,激蕩出耀眼的火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塊肥沃的文化土壤里,得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在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其突出的革命精神,激活了中國歷史傳統中“救民于水火”以及“救民于倒懸” 的精神因子,激發出中華民族志士仁人骨子里的“浩然正氣”,他們反思“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華民族的歷史,發揚“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不屈不撓,積極奮進,解內憂、抵外患,挽救民族危亡,最終建立了新中國。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其結出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大契合,莫過于在追求崇高社會理想上的高度一致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突出特色是人民性,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馬克思希望建立沒有階級和階級對立、每個人都得到自由發展的社會。中國在西周初年就實現了文明“突破”,走出了對天命、鬼神的迷信,創造了具有人文主義特色的禮樂文明。這時形成了諸如“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等民本思想,敬德保民成為中國最基本的政治倫理。孔子向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互相關心,盡其所能,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這是“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一以貫之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繼承這個傳統,帶領人民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突出表現在對文化的繼承性、包容性。馬克思主義學說繼承全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的思想文化。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傳入西方,影響了包括德國古典哲學家和馬克思在內的西方人士。黑格爾“兩極相聯”的辯證思維與中國傳統的“執兩用中”思維相通,而黑格爾認為這一判斷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得到了馬克思的接受,認為中國社會主義之于歐洲社會主義,也許就像中國哲學之于黑格爾哲學一樣,馬克思甚至由此預言了中國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在善于繼承前人優秀文明成果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高度契合。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在“溫故知新”“因革損益”中不斷提升、發展與完善的。中華民族由此不斷凝聚發展、成長壯大,幾千年來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還體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早期中國哲人認為世界本于“太和元氣”,對于天地、陰陽、男女、夫妻、夫子、君臣、上下等的產生與聯系,具有樸素的理解和認識,閃爍著唯物主義光芒。特別重要的是,儒家傳統的“時中”哲學,強調不拘泥、不片面、不靜止,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有顯著的辯證思維色彩,人們耳熟能詳的“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都深入人心,不斷產生積極影響。與馬克思主義一樣,中國傳統也強調積極主動認識世界,重視躬身實踐,反對空想。孔子以文、行、忠、信施教,“行”就是學習行動路線,學習行動法則,學了就去做。如何行?孔子說“行篤敬”。明辨篤行、知行合一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傳統。

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意義重大。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相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明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傳統文化現代化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思想方法為指導,是以馬克思主義激活中國傳統文明。二者結合所構建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3 版)

編輯:王亦凡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国产资源在线26u |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