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建立中歐數字互信機制才是正道
6月15日,歐盟委員會網站發布的“關于實施歐盟5G網絡安全工具箱”第二份進展報告將中國企業華為、中興通訊列為“高風險”供應商,并表示歐盟將限制或禁止這兩家公司提供的服務。此舉必將對中歐數字互信產生沖擊。在此關鍵時刻,理性的聲音顯得分外重要與寶貴。
全球數據跨境流動每年以50%的幅度高速增長,這些數據說明了全球人與人、企業與企業、國與國之間更緊密的互聯、更頻繁的互動和更深入的協同。這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大勢所趨。
“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以政治方式驅動相互隔絕的辦法,是數字時代的逆水行舟。其本質上是一種封閉的消極防御戰略,無助于安全與風險問題的有效解決,更無益于數字時代人類共同的發展與進步。
事實上,國與國之間的“數字互疑”將造成巨大的破壞,并從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擴大到幾乎所有領域。我們認為,“數字互信”是在國與國之間建立基于數字技術的信任機制,促進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堅守技術互相開放、供應多元、基于數據本地化全球按需流動、平等互利、互不歧視等核心原則為基礎。建立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制和規則是數字互信的重要內涵。
以中德兩國為例。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中國市場為全球企業在數字化領域提供了萬億發展空間,德國企業在核心軟件和工業裝備和器件上具備優勢地位,中國是德國企業不可或缺的市場。然而,中德數字互嵌存在顯著的不對稱關系。中國對德國企業保持開放姿態,對德國的信任度極高,德企在中國的數字核心領域占重要位置。但中國企業在德國數字層面的技術和產品并不普遍,除了聯想、華為等少數公司,其他企業很少。
作為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系統中最為關鍵的核心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中承載了大量企業核心財務、物料、組織、流程等信息。德國軟件廠商SAP在中國ERP市場占據龍頭地位,尤其在年營收規模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超大型企業的高端ERP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70%。SAP自1995年進入中國,從中國市場獲取了豐厚的經營回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工業軟件承載著制造業制造和研發過程的核心業務和核心數據。在PLM軟件系統領域,西門子在中國市場份額占比第一,超過20%,向中國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制造業企業全面銷售零部件、產品、文檔與質量工作流等產品模塊。行業上,西門子的PLM產品在汽車制造、IT通信、半導體電子、工程機械等關鍵制造業產業被廣泛使用。PLC是工業自動化系統/裝備最為核心的器件。西門子工業裝備-PLC中國區營收超過60億元/年,占中國PLC市場份額40%以上,在中高端PLC市場份額更是超過50%。
汽車工業是影響中德經貿關系的重要領域。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使中國成為了德國車企的重要市場。德系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為25%左右。大眾、奔馳和寶馬在華銷量占公司整體銷量的30%~40%。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提升,尤其是智能汽車行業的爆發,汽車已經事實上成為繼手機之后的新的超級終端,將承載著越來越多包括用戶信息在內的各種信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的中國區銷售收入占其總收入37%;博世的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在華收入破千億。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若德國產業鏈從中國回流至德國本土,德國GDP將損失10%;若中歐爆發貿易戰,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德國承受的經濟損失將是英國脫歐的六倍。中德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贏是避免貿易緊張局勢破壞性升級風險的唯一可靠途徑。只有雙贏才是穩態可持續的結果。
顯然,面對數字時代新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只有采取開放的積極防御,才是正確之道。如何在更加緊密互聯的趨勢下,通過更全面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全新的技術和制度體系,既有效消除和降低潛在的風險和隱患,又不停止進一步加強合作與發展,至關重要,也十分緊迫。中歐之間不存在“老大老二之爭”的修昔底德陷阱,雙方站在人類共同發展的高度,更加理性、客觀和務實,率先為全球建立國與國之間有效的數字互信機制,為全球更廣泛的數字互信樹立典范具有非凡的意義。(作者方興東系烏鎮數字文明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求是特聘教授;鐘布系烏鎮數字文明研究院首席專家,香港浸會大學互動媒體系教授)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3 版)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