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大家談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歷史起點上的新文化藍圖

2023年06月21日 12:5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翁賀凱

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回答了有關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充盈著中華優秀文化氣韻的光輝文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凝練概括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和深刻總結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目標,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建設事業擘畫了壯美的藍圖、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歷史制高點上,貫通古今中外,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提出的又一重大的新思想,我們應全面、準確地把握其理論內涵。

“兩個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將“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傳統”強調提出,并與“中國具體實際”“本國具體實際”并列,理論蘊意深刻。比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3個多月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兩個結合”作出進一步闡述,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黨的二十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察時指出,我們要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作出了更為系統的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在價值觀主張上的高度契合性,結果是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第二個結合”筑牢了中國道路的根基、鞏固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打開了理論創新空間,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實際上,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來的道路理論制度,一直都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一直沒有明確地作出理論總結、自覺地進行理論概括。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理論創新勇氣和深沉的文化自覺意識,將“一個結合”原創性地發展為“兩個結合”,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兩個結合”是我們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也是我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途徑。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本方針。關于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經提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今中外法”等重要思想,新中國成立后又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問題進行闡發,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這段話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貫通古今中外,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的“大歷史觀”宏闊視野和內外前后縱橫比較的系統觀念,對于思想文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為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個基本方針: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從理論發展的脈絡上,我們不妨把“堅定文化自信”視為是對“不忘本來”的豐富與發展,把“秉持開放包容”視為是對“吸收外來”的豐富與發展,把“堅持守正創新”視為是對“面向未來”的豐富與發展。這三條方針既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理論整體。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具體方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優秀傳統文化根基的闡發。2012年12月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創造和傳承下來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又提出“四個講清楚”: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出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命題,強調要“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體性地作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對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性發展的關系,重點作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對象從傳統文化擴展到了中華文化,強調“‘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又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為宏闊地放置于人類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語境之中,提出“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內涵作出深刻揭示:所謂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謂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二者之間在邏輯上密切相關、前后相繼——只有通過改造和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和發展;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指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地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也就是說,我們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這種新的文化生命體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連續、創新、統一、包容、和平的突出特性,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必將創造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這段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華文明根基,也為我們從更為寬廣的歷史與理論視野,準確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現實與未來,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參照。

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緊密相聯,理論自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回首前路,1940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表題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的長篇演講,明確提出“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的目標。再看今朝,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需要更為豐厚的文化滋養、更加主動的精神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華民族文化藍圖與文明前景的宏偉擘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身就是“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也是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文化藍圖,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文化安全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1日   第 08 版)

編輯:付振強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