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政協奮進新征程
政協奮進新征程·江蘇篇丨南通市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 共繪綠水青山畫卷
作為江蘇省唯一的濱江臨海城市,南通是萬里長江入海的“最后一站”。漫步五山濱江片區,滿目蔥蘢,江鷗回旋,消失已久的江豚也常常逐浪嬉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海大地的美麗蝶變,也凝聚著政協的智慧力量和時代擔當。2017年10月,南通市率先在江蘇成立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和督察組,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總指揮長,市政協主席擔任總督察長。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政協民主監督作用,由市政協牽頭打造一支“會監督”隊伍。建立以政協委員為主體,吸收黨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參加的“一委員三代表”,適當吸納市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成員和應用型智庫專家參與。“市政協協商議政有方、民主監督有力、凝心聚力有效,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說。
120名成員組成6個督察小組,堅持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車間田頭、碼頭堆場、河道沿岸尤其是排污口、土壤修復地塊、拆遷施工現場等地隨機暗訪,了解真實情況。優化“善監督”機制,建立問題發現、意見反饋機制,做到既“挑刺”又“出招”;落實溝通協調、督考聯動機制,力求說得對、能管用。監督和考評結果向市委常委會匯報,在全市污染防治考評會上通報。5年來,市級層面累計開展490批次1900多個點位督察,提出意見建議1500多條,直接推動85%以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我們要聚焦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同向發力、精準發力。”南通市政協主席黃巍東說,“既要面向全局宏觀獻策,又要深入一線務實助推。”彰顯協商式監督優勢,打好“組合拳”,構建“常監督”格局,集良策、聚合力、求實效。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針對民主監督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市政協將“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水環境改善”作為重點協商議題開展調研,協商議政成果報送市委、市政府后,市委常委會專門聽取匯報、專題研究采納,其中部分建議被吸收到《南通市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計劃》等文件中。從調研、協商、建言到監督,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履職鏈條”。
系統思維、集成推進、有機融合是南通政協人的“高頻詞”,也是民主監督工作走深走實的有效舉措。用好“百姓家門口”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圍繞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急難愁盼”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開展“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等協商議事活動,既把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下去,又把社會各界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污染防治的“綠色合力”。
組織四級政協委員、黨派團體和群眾代表,圍繞長江大保護、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五山生態環境修復等社會關注的熱點集中視察,讓他們及時了解全市重點工作進展和成效,讓社會各界理解支持生態文明建設。285公里的生態景觀帶,成為貫通南通沿江沿海的“江海之鏈”。站在寬闊的濱江廊道上,市民們張張笑臉洋溢著滿足感和幸福感。2022年,南通生態文明建設公眾總體滿意度91.4%。(黃歡)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08日 第 02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