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特邀評論員 張連起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對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明確方向:“既要逆勢而上,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要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
實體興則產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鍛長板與補短板齊頭并進,才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更好防范經濟風險,推進產業體系高質量躍升,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圍繞重點產業鏈,分階段分步驟補齊短板,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優質資源打攻堅戰,堅決把一些急需緊迫的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確保產業體系的自主安全。要聚焦可行的重點方向,分輕重緩急、分階段加以突破,準確區分“卡脖子”問題和“崴腳脖子”問題,優先聚焦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產業鏈,形成穩定的保障能力或多元供應渠道,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問題盡快得到明顯解決。與此同時,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沖擊能力,即使在受到沖擊以后也能夠很快恢復。為此,需要通過推動采購來源多元化、運輸通道多元化和產業鏈合作網絡化,對沖風險。聚焦標志性產業鏈和關鍵產品,加快繪制重點產業鏈精準合作圖,建立產業鏈補鏈延鏈項目庫,精準招引一批產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外資重大項目。
點鏈協同,推動自主產品市場化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重點解決好國產化產品不愿用、不敢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努力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有機銜接問題,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這是因為,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從0到1”的技術突破,也要促進“從1到N”的市場化應用,加快構建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要突出強調企業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注重通過改革的辦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市場主體主動作為、應對風險和完善鏈條的能力。強化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引導社會各界圍繞龍頭企業發展需求,加大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和集中攻關。加快培育一大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打造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技術或服務出色、市場占有率高的“單項冠軍”。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塑造國家競爭的新優勢。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正在改變國際經濟競爭格局。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是對數字平臺企業作用的充分肯定。應鼓勵支持更多的數字平臺企業在技術、模式和業態上加快創新,帶動更廣泛的就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發展數字經濟,最具有潛力的領域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要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全面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效率,下大力氣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
全面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應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要有一批創新引領的世界級企業,能夠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支配地位,形成在技術標準、價格制定、供求關系等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行業“單項冠軍”或“隱形冠軍”。構建一個完整的現代化產業,不僅要有若干個世界級企業和一批行業的龍頭企業,還要有數量眾多的從事專項經營或以零部件配套見長的中小型企業。培育發展一大批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方面有獨特建樹,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可以成為行業的“單項冠軍”或“隱形冠軍”,構筑起產業現代化的堅實基礎。
為各類企業創新營造更好環境,促進企業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生力軍作用。企業擁有了一流的創新人才,才有可能創造一流的技術和產品,現代化產業體系才有堅實的微觀基礎。要將數字人才開發納入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之中,以產業人才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提升為抓手帶動數字人才的協同培育。根據不同產業場景對人才的數字素養和技能要求進行解構,形成產業層面人才數字素養動態監測指標體系和行為層面人才數字技能開發提升指標體系。同時還應將產業人才數字素養建設工作納入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專項行動的遴選標準,從最有利于構筑我國產業數字競爭優勢的基點出發,謀劃數字素質提升的整體性戰略布局,以數字化變革帶動產業人才隊伍數字素養蛻變。要改革現有的人才制度和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下大力氣扭轉一流人才不愿到企業的社會價值取向,促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向企業集中。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