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在推進結構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魏禮群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重申這一說法。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推進結構轉型升級,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經濟社會結構快速演變成為新發展階段的鮮明特征。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促進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推動重大結構優化與調整、轉型和升級。從根本說,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經濟社會結構的演變史,呈現出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傳統到現代的變革過程。隨著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結構快速演變成為發展中的鮮明特征,并對發展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服務型、發展型、享受型需求日益突出,這就對包括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在內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變化新需求。再比如,我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產業競爭力逐步提升,但面對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的趨勢,只有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的融合,才能加快建設現代化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性強的產業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結構轉型應對深刻復雜變幻的國際形勢。過去40多年,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離不開經濟全球化,而近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形勢正在并將繼續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要“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在深刻復雜變幻的國際形勢下進行的。做好結構轉型這篇大文章,抓住發展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加快推動包括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能源結構等在內的結構調整、轉型,不斷優化發展模式,才能有效釋放發展潛力,明顯提升發展效能,也才能推動我國的高質量發展,在世界新的動蕩變革期中,爭取未來發展自己的主動權和競爭力,并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中國的重要貢獻。
把握大勢,積極推進結構轉型的重大突破。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情況表明,結構轉型升級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如果搞得好,發展就能上一個新臺階。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既要下大力氣解決發展中一些短期矛盾與問題,更要著力解決結構中的關鍵性問題,盡快實現結構轉型的重大突破。這就需要統籌推進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調整優化。從經濟結構看,一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大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一體化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我國在經濟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二是適應世界科技革命發展大勢,加快優化科技結構,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解決外圍“卡脖子”的問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三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發展大勢,不斷提升服務型消費占比,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適應城市群都市圈發展大勢,進一步推動城鄉區域結構優化調整。五是適應“雙碳”發展大勢,著力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六是適應服務貿易成為全球貿易發展重點的大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動貿易結構轉型。從社會結構看,首先要適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基礎性制度,不斷優化社會利益結構。其次是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挑戰,加快優化“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積極調整人口結構。這些方面的結構轉型升級,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大局,需要在未來5-10年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式現代化的結構轉型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涉及方方面面的發展和改革問題。只要我們準確把握大勢、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務實行動,就一定能夠使我國結構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