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張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同時提出要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吧植菰鞘澜缟瞎J的基于自然的最有效、最經濟的生物固碳方式?!比珖f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孫俊青說,充分發揮林草資源碳匯價值,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的有效探索。
孫俊青對林草資源碳匯價值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充分調研,她以內蒙古為例,列舉了一組數字:據測算,內蒙古林地碳儲量為60.82億噸,草地碳儲量為38.37億噸,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碳庫”。然而,目前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林草碳匯方法學僅有5個,導致草原和其他類型森林的碳匯因缺乏權威的方法學而無法進行計量和監測。同時,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尚未重啟備案程序、現有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完全體現碳匯價值等問題,都制約了林草資源碳匯價值的實現。
對此,孫俊青建議,“積極開展天然次生林和草原碳匯項目方法學的研究和備案工作,盡快出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推動符合條件的林草碳匯項目入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易,并用所得收入反哺生態保護和建設,有效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p>
“同時,建議設立體現林草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睂O俊青認為,我國應在加大生態縱向補償基礎上,推動設立林草資源碳匯橫向補償試點,推動林草固碳量大的地區獲得更多收益,既讓大量的林草資源實現碳匯價值,同時也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2日 第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