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陜南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的核心來源地,為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持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陜南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但由于陜南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陜南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緩慢、尾礦庫風險等環境隱患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
中線調水70%的水量來自陜南漢丹江流域地區,建議加大南水北調生態補償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確保生態補償資金盡量用于當地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生態移民、污水垃圾處理費用補助等方面。
此外,建議國家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從資金、技術上支持陜西省開展漢、丹江流域尾礦庫重金屬污染治理、新污染物調查與風險評估、水生態健康調查評估等科技攻關。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成果推廣應用,重點推廣水生態修復、尾礦庫治理等適用技術,示范推廣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先進技術。
(牛忠磊 整理)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1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