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藥更好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全國名中醫”張洪春訪談

2023年03月08日 10:26 | 作者: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2018年,在“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中擔任志愿者的張洪春委員(右三)為四川汶川的村民送醫送藥。(資料圖) 圖/受訪者提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這是國家層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時刻牽掛的事兒,更是事關全體人民健康福祉的事兒。就相關話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全國名中醫”張洪春。

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記者: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重大工程方案”),部署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中西醫協同等八項重點工程。對于這一讓業界備受鼓舞的重大利好,您有什么體會?

張洪春:我當然也很受鼓舞。不難發現,這八大工程覆蓋面廣且切中要害,從防病治病能力到提高科研水平,從教育到產業,從人才培養到國際化,從醫到藥等等,都考慮了在內。可以說,方案直面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存在的主要短板問題,有望促進中醫藥振興駛上快車道。

記者:2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到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調研中醫藥工作時也強調,要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好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如何借助重大工程方案印發時機,實現這一“更好”目標?

張洪春:重大工程方案實施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要實現“更好”目標,就要把中醫藥做大做強,更要把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作用發揮好。

記者: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作用有哪些?

張洪春:我們以新冠和流感為例來說明,二者都屬于重大傳染病。防控重大傳染病,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疾病暴發之前提供預警;二是在疾病暴發之后,根據證候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三是改善不同發病階段的癥狀,加速康復。

我的團隊正在聯合包括中醫、計算機、氣象、數學、流行病學等在內的多學科專家開展交叉合作,構建流感預警模型。這一模型導入了中醫文獻記載的一甲子的流感暴發資料,其中包括每次流感暴發的特點、治療方案等,經由大數據分析并總結發病規律。模型未來投入使用后,我們將能夠在流感暴發之前預測可能流行的類型及證候。

很多人仍有印象,武漢疫情暴發初期,因為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和藥物,綜合類醫療機構曾一度陷入被動。但在方艙醫院卻有一個可喜的現象——因為實現了中醫藥的全覆蓋式早期干預,患者從輕癥轉為重癥的比例很低。這里的中醫藥干預,就是中醫根據新冠感染的證候所做出的。

武漢疫情暴發初期,尚未搞清楚病毒毒株及病毒傳播規律,但是針對患者普遍出現的發熱、乏力、咳嗽等濕毒疫癥狀,中醫藥已經具備幾千年的治療經驗。

在緩解癥狀和促進康復方面,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也很明顯。比如前段時間大家集中“陽”了,不少患者出現了“刀片嗓”以及虛汗乏力狀況,運用中藥含片以及提升正氣的中成藥或湯劑對癥治療,發揮整體調節作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中醫藥在參與重大傳染病防治的過程中,對人體機能發揮的是綜合作用,比如抑制病毒復制、抑制炎癥反應、調整免疫狀態等。

記者:是否可以理解為,中醫藥在防控重大傳染病的各個階段都能發揮特色優勢作用?

張洪春:也不能這樣理解。比如,對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較重癥病人甚至需要上呼吸機的病人,我個人認為應以西醫藥對癥與支持治療為主。

其實,不管是中醫藥還是西醫藥,都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但在某些疾病領域或者疾病發展的某些階段,中西醫的確各有優勢。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按照重大工程方案所強調的原則“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發揮彼此優勢而不是爭論誰居于主次,這樣才能實現患者效益最大化。

中醫藥現代化必須是中國式的現代化

記者:您上面提到多學科合作構建流感監測模型,是中醫藥現代化的一種探索,但公眾甚至部分中醫藥人對中醫藥要不要現代化所持的態度也褒貶不一。對此,您怎么看?

張洪春:中醫藥要不要現代化?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強調的,要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醫學體系和范式,具有鮮明“中國烙印”的中醫藥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相呼應,顯然不能排除在外。

中醫藥的現代化,并不是直接用西醫學思維來指導中醫,也不是直接用西醫學的方式方法來評價中醫藥。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確實需要應用現代科技的手段來講清楚治病機理、說明白確切療效,但現代科技的手段并不完全等同于西醫藥的手段。事實上,西醫藥的手段也只是現代科技的手段之一,且僅僅是之一。

記者:為什么強調只是手段之一?

張洪春:因為中醫藥的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一樣,實施起來都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對于中醫藥現代化的理解和推進,也應該循序漸進。

比如,單純一味中藥的成分和治病機理可能并不難解釋,甚至運用現代組學的技術繪制基因圖譜也難度不大。但是,十幾味中藥配伍在一起,靶點和治病機理就很復雜,可能短時間內并不能完全明確,或者不能一下子用現代循證醫學的方法解釋清楚。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的事情就不科學嗎?我以為不是,我們應該把這些問題留給未來科學的發展去解決,就像量子糾纏最終被證實一樣。

記者:印象中,您擔任上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曾就相關問題提交過提案?

張洪春:對!我認為不能因為現在西醫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就把西醫最常用的循證醫學評價手段等同于現代科學,甚至直接用西醫思維指導中醫藥發展。這是一刀切。中西醫、中西藥各有優勢,應該取長補短,既不能全盤照搬也不能全盤否定。

記者:關于中醫藥現代化,有學者表示,如果按照諾獎標準,傳統中醫已獲得N次諾獎。比如,僅《肘后備急方》一部中醫藥古典文獻,就記載了至少2個諾獎成果——青蒿素和斑疹傷寒病的傳染源。這,足足領先了諾獎科學家1700年之久。

張洪春:這個例子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它說明了中醫藥是一個資源寶庫,其中有諸多可以挖掘的資源,包括理論資源。這也要求我們對這一寶庫做好保護,比如正在編纂的《中華醫藏》就是對中醫藥典籍資源的保護。

其次,說明了中醫藥的部分資源可用現代科技的手段來研究。其實不管是青蒿素還是斑疹傷寒病傳染源的發現,都是科學家們在中醫藥的資源寶庫中,應用現代科技的手段找到準確的靶點或臨床路徑,進而應用現代科學的語言表達了出來。這種探索,是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的手段之一,但不是主流,更不是全部。

必須坦陳,與時俱進是所有學科發展面臨的共同命題,中醫藥學自然也不例外。但中醫藥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我們必須在遵守規律的前提下去創新。也就是說,中醫藥的現代化也必須是中國式的現代化。

傳承創新包括方方面面

記者:不改“基因”,是不是意味著中醫藥發展不能脫離了傳承?

張洪春:當然。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其傳承、創新、發展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其實,傳承創新包括方方面面——

比如,屠呦呦老師發現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或者張亭棟老師發現可以用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療白血病,都是在傳承的基礎上找到可以解決西醫所面對的棘手疾病的辦法,這是創新。

為經典的理法方藥提供一些現代科學的證據,也是創新。比如,我們通過做循證醫學研究,證實了我國古代在防治疫病方面的一些經典名方同樣可以治療新冠、流感等。

還有,運用現代醫學的理論把中藥治病的機制講清楚、說明白,同樣是創新。

記者:您能否用您帶領的團隊正在做或者已完成的項目,形象地介紹一下中藥傳承創新的過程?

張洪春:我們以表寒里熱方治療新冠感染為例。

在做流感的證候研究時,我們應用大數據觀察發現,其中的表寒里熱證患者占50%。何謂表寒里熱證?就是病人有發熱、惡寒、無汗,以及頭痛、身痛、特別怕冷等癥狀,同時又有口渴、大便干、口臭甚至咳嗽有黃痰這些里熱癥的表現。

在治療新冠病人的大面積感染時,我發現患者也有表寒里熱的證候規律,就在此基礎上,帶領團隊運用治療風寒的經典方“荊防敗毒散”再加上治療里熱的經典方“麻杏石甘湯”,重組了一個表寒里熱方,臨床療效突出。

記者:一項系統工程的傳承創新過程,一定會有些關鍵環節需要額外關注。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您是否曾就中藥炮制技藝傳承與人才培養問題提交了提案?

張洪春:2021年,我提交了一件相關提案。

中藥炮制是中國傳統醫藥守正的重要環節,炮制技藝是關鍵制備或提取手段。但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因為長時間以來對中藥炮制技藝的重視和投入不足、高層次傳承人才匱乏等原因,一些優秀的傳統炮制技藝正面臨著“后繼乏術、后繼乏人”的現象。因此我建議,為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需加大對創新發展中藥炮制技藝的支持力度。

我們注意到,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創新已經被納入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政協委員履職建言,只要切口好、方向對,就能夠落地有聲。

人才是傳承的根本,也是創新發展的根本

記者:作為“全國名中醫”,您既師出名門也培養了眾多人才,在您看來,從小醫生成長為大醫生,需要經過哪些修煉?

張洪春:概括來說,任何一名醫生的成長要從小醫生開始。而要成為名醫、蒼生大醫,則需要德技兼修。具體路徑有三:一要通讀經典文獻原著;二是讀原著要入腦入心;三要勤于做科研。

記者:您提出這三點,具體原因是什么?

張洪春:通讀才能思悟,在入腦入心通讀原著的基礎上才能學深學透,并在需要應用的時候融會貫通。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在看診一些復雜病人的時候常常有似曾相識之感,這就是學經典、悟經典、用經典的緣故。

科研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一大待補短板。眾所周知,我的導師晁恩祥老師提出的“風咳”理論,在治療哮喘、感冒后咳嗽以及咳嗽變異性哮喘方面,取得了極好療效。春節前治療新冠感染后咳嗽時,我們團隊也組了一個新冠咳嗽方。該方除了繼承晁老的“風咳”思想外,還根據新冠病人的特點加入了一些化濕祛痰的藥,如厚樸、蒼術、當歸等,也獲得了患者的良好反饋。這既是科研,也是傳承和創新。

只有科研成果才能奠定一個醫生的學術地位,才能引領學科發展。這也是我為什么強調中醫也要勤于做科研的原因。

記者:關于人才培養,您還多次提到要建立有利于中青年醫師成長的體制機制,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張洪春:客觀來說,中醫的成長過程較西醫更為漫長。但除了客觀原因,體制機制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現在,中醫人才梯隊的斷層現象很明顯,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中青年名中醫和領軍人才,這主要是制度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呼吁要給中青年中醫師更多的平臺和機會。目前中日友好醫院正在探索實施“中青年名中醫工作室”工程,我認為這是不錯的嘗試。畢竟,歸根結底,人才是傳承的根本,也是創新發展的根本。

記者:創新發展的根本,還是為了護佑人民健康。

張洪春:是的。我們相信,在各種政策利好之下,在中醫藥界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都會越來越強大。有強大的事業和產業做基礎,更好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并且,這一目標實現,不僅能惠澤中國人民,也能夠惠澤世界人民。


委員簡介:張洪春 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全國名中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部、保健醫療部主任。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08日   第 11 版)

編輯:崔雅萱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