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員記者 周漢民
“國之大者”就是責之重者,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或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變為實際行動,找準方向,精準建言獻策,是政協委員必須做好的工作。
近年來,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大家聚焦的熱點。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自貿區成為撬動我國新一輪開放的支點,從上海自貿區破土,到全國21個自貿區形成雁陣,隨著自貿區邁入了10周年,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需要集智聚力。從2012年開始,我每年都會圍繞自貿區開展調查研究,從不同角度鼓與呼,今年將就進一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強化法治保障、建立聯動機制提出建言。
提到自貿區,另一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進博會,也需高度重視。從2018開始至今的5屆進博會,我年年都去調研,進博會越辦越好,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不僅為中國所需,更為世界所稱道。在進博會實踐已經充分展開的背景下,提供法治支撐成為當務之急。因此,要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圍繞進博會專門出臺相關條例。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基本力量,面對國內外日趨復雜的環境,千方百計地保護市場主體,關系到中國經濟大船行穩致遠。2020年以來,通過密集走訪的200余家企業,大家努力向上的頑強韌性令人感觸頗深,同時也看到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我們需要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更大力度推動三個平等——地位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更大力度提升服務能力。
(委員記者系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邀請支持:本報記者 杜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