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趙瑩瑩)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是老齡化趨勢下當前社會面臨的公共健康挑戰之一,若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易誘發腦卒中和心力衰竭,引發嚴重后果。
“房顫早期都是陣發性的,患者可能大部分時間里沒有異常,偶爾發一次,不容易被發現。”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表示,目前我國房顫引起的腦卒中發病率居高不下與醫院內部學科合作不足,臨床醫師診療工作中對具有卒中風險的房顫患者在前期沒有及時開展針對性治療有關。此外,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創新技術在我國醫院普及度仍然不足,心臟電生理治療在心血管治療領域受重視程度不夠。腦卒中的手術治療仍集中在部分大醫院。
鑒于當前我國房顫診療工作面臨篩查不夠、診療能力受限、全病程管理缺失等問題,孫潔提出,建立并完善覆蓋城鄉的房顫診療生態系統,加強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對房顫病人的管理和轉診機制,持續加強公眾對房顫的認知水平,推動心腦健康整體管理理念,共同守護全民心腦健康。
“政府、社會、個人形成合力,把我國的重大慢性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下來,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目標。”為此,孫潔建議,逐步將房顫納入重大慢病并開展常規化的全民篩查,為滿足廣大區域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將導管室建設作為下一階段醫療機構硬件設施提升的重要工作方向,同時參照卒中和胸痛中心,建立并加強對房顫中心的重視和資源投入。通過完善審批綠色通道、簡化產品掛網流程、縮短入院周期等綜合舉措,推進房顫消融手術治療新技術盡快進入臨床使用,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