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孫金誠)近年來,對科技及人才的加大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技和人才領域的發展。但潛在的短板仍然比較突出,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的前沿成果及尖端技術等方面常被“卡脖子”,人才領域出現的世界級發明創造人才稀少。
究其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魏悅廣認為,與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相關。“不可否認,當前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在我國科技和人才發展的初、中級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以及形成世界級發明創造人才輩出的景象,還需要繼續深化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實現質量提升。”在他看來,當前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存在過分突出“數字化”客觀性,評價過程傾向于簡單化、算數化、格式化、多級化,評價機制已基本演變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無形指揮棒等短板。
魏悅廣表示,雖然國家也意識到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有短板,并出臺了“反五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成效,但要實現標本兼治,還有路要走。對此,他提交了“深化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實現質量提升”的提案,建議遵循科技發展和人才成長的規律性,減少多級評價及干預頻次;按照基礎型和應用型的目標分類與目標導向,建立評價的“質量化”客觀性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年輕科技人員的評價頻次,給他們一個健康、寬松、穩定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