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5次參加政協聯組會,與委員共商國是,分別就民主政治、文化繁榮、經濟形勢、健康教育、糧食安全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面對面的交流,不僅傳遞出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事關黨和國家發展的深邃思考,也承載著總書記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關切民情的真摯為民情懷。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那些聚焦民生、心系群眾的殷殷囑托,始終牢記在委員們的心頭。為了不負這份重托,廣大政協委員兢兢業業、不辭辛勞,把總書記的囑托化成一份份沉甸甸的履職作業。
“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span>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解艷華 王慧文)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幾年時間過去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落實得怎么樣了,當時在現場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建國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戲曲雖然被稱作傳統藝術,但它始終沒有脫離時代,且一直與時代同行,為時代謳歌?!被貞浧鹂倳浻H切囑托的場景,張建國仍記憶猶新。
戲曲藝術的美,在于細膩生動的唱詞,在于舞臺人物一姿一態的演繹,但隨著文化多元化發展,戲曲這一古老的國粹藝術如今已站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如何讓戲曲藝術依然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在張建國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是戲曲發展的“指南針”,讓他體會最深的是,想要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劇目,首先要堅持守正創新。
“只有堅持守正創新,戲曲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與時代相碰撞、相結合。從新編歷史劇《楊門女將》到《白毛女》《紅燈記》等現代劇,這些優秀曲目無一不闡釋著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尤其是近幾年,京劇界作品創作量在不斷攀升,現代題材與傳統京劇藝術相結合的創作形式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戲曲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被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但如今唯有中國戲曲得到延續,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得到了越來越多青年人喜愛和關注的原因?!?/p>
談到戲曲藝術的傳承,張建國介紹,他所在的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已陸續收集整理了196位老藝術家“談戲說藝”的視頻材料,“如今回過頭來再看,其中已有60%左右的老藝術家離我們而去,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是戲曲傳承的寶貴財富。”
此外,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挖掘搶救瀕臨失傳的優秀傳統劇目、教學劇目,從2016年至2021年,已有56出京劇傳統劇目得到挖掘和整理?!白屵@些慢慢偏離舞臺的傳統劇目得到搶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立于傳統之上再創新,才有機會重新奉獻給廣大觀眾?!?/p>
如今,張建國依然在創作新戲的路上繼續努力,“每當讀到喜歡的劇本,總是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上投入創作!”在腦海中一遍遍構思劇中的人物形象,對張建國來說,唱腔上的設計,表演形式上的亦快亦慢,都需要長時間的打磨,“對戲曲的創作只有足夠投入,才能出精品。”
前不久,由他主演,配備3D效果的京劇《諸葛孔明》已完成錄制,當傳統戲曲邂逅直播、數字技術等新元素,整個戲曲行業也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向前推進?!皯蚯c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現實,推動中國‘戲曲元宇宙’建設,讓科技助力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傳播,把這門藝術推出家門、推向世界,最終吸引更多人走進劇場感受戲曲之美?!?/p>
張建國對于戲曲繁榮發展的思考還不止于此,“戲曲是‘角兒’的藝術,是人的藝術,沒有人才很難出精品。一個‘角兒’能擔起一臺大戲,甚至能救活一個院團、一個劇種,所以戲曲藝術能否繁榮發展關鍵在人。 ”
那這個“角兒”怎么出?也是張建國近年來一直在呼吁的一件事——培養戲曲人才,建立完善的戲曲人才培養和篩選機制,進一步深化戲曲院校改革,今年張建國還將繼續推動第四屆“中國京劇之星”相關工作的落實?!盀榫﹦∪瞬排囵B提供平臺機遇,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只有鍛造出更多優秀人才,才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好戲?!睆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