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賀晗: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是分不開的

2023年02月28日 16:43 | 作者:王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3月1日電(記者 王泳博聞強記,戰略思維,膽識過人。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賀晗在采訪中留給記者的深刻印象。

2年前,賀晗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建成全國首個數據流量生態園。他以數據流量這一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為突破口,改造傳統產業催生出十余種新業態,打造全國數據流量價格洼地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

入園企業數量突破430家,入駐企業營收超120億元,數據流量投放總額突破25億元,納稅總額近5億元,帶動就業5700余人。短短2年,園區企業就創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山西樣本”。

“之前我考慮的是把入園企業服務好,把招商引資工作做好。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關注焦點就從企業上升到整個行業乃至全領域的高度。”2月1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賀晗直言,他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數字經濟方面的提案,呼吁加速產業數字化,尤其是持續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賀晗希望看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規劃指引、財政補貼、試點示范、產業基金等方式,組織專項工程,打造標桿工程,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進一步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疊加和倍增器作用。

在賀晗看來,我國目前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特別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不同,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長遠來看,底層技術能力的欠缺會限制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空間,底層技術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的是基礎設施建設。”賀晗坦言,中國科技企業目前更多注重實際場景運用,當下中國有大量傳統行業需要迅速借助數字化實現生產力提升。而從AI基礎設施如數據、算法等方面,從覆蓋范圍、開放程度、共享程度、交易效率幾個維度來看,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芯片對中國供應受限后,國內智能算力也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國內沒有對標的硬件產品,實現目標算力的單位成本居高不下,這成為國內科技企業發展AI的短板之一。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其中,數字產業化占比18.3%,且逐年下降;產業數字化占比81.7%,占比逐年提升。

“由此可見,產業數字化帶來了更強的增長動能。”賀晗說,我們要鼓勵科技企業圍繞算法模型開源、開源數據集建設、數據要素共享流通、智能算力集群建設等關鍵點進行長期投入,加快數據、算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生態,從而降低AI開發和應用門檻,讓AI融入千行百業,為產業數字化注入更強勁的動能。

對于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賀晗堅信,產業數字化必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是分不開的。”賀晗說,產業數字化就是給傳統產業數字化賦能,就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而對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將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

GetAttachment (2)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亚洲香蕉一本大道在线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