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頭條

促團結 聚共識 畫出最大同心圓

——十三屆全國政協廣泛開展凝聚共識工作述評

2023年02月28日 07:4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的婁山關,巍峨蒼莽,千峰萬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中央紅軍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勇破天險,殲敵四個團,奪取婁山關大捷。毛澤東同志揮筆寫下流傳后世的名作《憶秦娥·婁山關》。

86年后。

2021年5月15日,全國政協黨外委員視察團在貴州開展“學習百年黨史,增進‘四個認同’”專題視察。站在婁山關戰斗遺址,委員們凝神聆聽,講解員深情講述,這一刻,仿佛穿越回到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全國政協常委、無黨派人士張連起心生無限感慨,現場吟誦:“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委員們報以熱烈掌聲表達內心的共鳴。

這是十三屆全國政協開展“學習百年黨史,增進‘四個認同’”黨外委員專題視察中的一幕情景。本次視察分為江西、貴州兩路,視察團成員共計46名,覆蓋全部34個界別,其中黨外委員38名。

如此規模的專題視察始于2020年,在十三屆全國政協期間共開展三次,一年一次。其特點在于緊扣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大主題,同時突出政協特色,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專題視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目的是實現委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時光不語,惟石能言。走過70多年輝煌歷程的人民政協之所以永葆蓬勃生機,一個重要原因是緊緊圍繞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扎實做好團結各界、凝聚人心工作,形成各方共襄偉業的強大合力。

斗轉星移,初心如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人民政協要凝聚共識。2018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首次提出“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2019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全面闡述凝聚共識問題,進一步指出“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人民政協事業實現長足發展的根本遵循。回望過去五年,走進新時代的十三屆全國政協胸懷“國之大者”,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不斷自我完善,用務實創新之舉措,推動人民政協事業在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行穩致遠。

肩負新使命

搭建凝聚共識的“四梁八柱”

五年來,十三屆全國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國政協和各級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中不斷推動凝聚共識工作的開展,加強對講話精神的認識理解,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2018年9月29日至30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人民政協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實踐要求,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是指引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完善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制度、程序和機制,把思想政治引領落實到履職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召開前,全國政協從5月份就統一部署,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各級政協組織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召開8個片區座談會和7場專家學者座談會,確定了18個重點課題和6個基礎性理論課題,共有各級政協委員79萬余人次、機關干部27萬余人次參加,形成研究論文3.6萬余篇。全國政協24位副主席分別參加了31個省區市政協的理論研討會。

而這次會議也預示著十三屆全國政協正式開啟全面部署凝聚共識工作的步伐。

汪洋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有過這樣一段精彩論述:凝聚共識不是無區別的強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啟發引領;不是單向度的灌輸說教,而是互動式的協商討論;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內心的深刻認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性的潤物無聲。要不斷通過加強學習明共識、協商交流聚共識、團結—批評—團結增共識。

從這個角度看,凝聚共識,本質上屬于思想政治工作。毛澤東同志指出,“所謂政治,就是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凝聚共識,最終是為了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完成歷史使命的重要戰略和策略。

凝聚共識,就要交流、交心。十三屆全國政協著手建立健全談心談話制度,主要是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加強與所聯系界別和專門委員會的黨外委員之間的談心談話,重在溝通情況、交流思想、加強引導,堅持相互尊重、開誠布公,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促進黨內黨外人士合作共事。據統計,十三屆全國政協開展談心談話約3600余人次。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劉佳義曾在《論凝聚共識》一文中這樣表述:“談心談話制度是一項寓思想政治引領于團結民主之中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統戰性、藝術性,也有一定的敏感度。從內容上講,設個主題聽聽大家意見也可以。沒有主題,大家聊聊也可以,將主題和非主題相結合。從形式上講更加靈活,可以一次談三四個,也可以一對一談,目的就是聽取大家的真實情況,了解有價值的意見建議,還有注意思想動態,把握談心談話和一般性議政建言的區別,不能搞成單純提意見建議的座談會。”

五年來,十三屆全國政協不斷拓展凝聚共識的工作渠道,例如,組織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為主旨的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創設委員講堂、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等機制,深入開展委員讀書活動,召開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專門委員會媒體見面會等。2020年還專門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以各項制度為支撐,十三屆全國政協搭建起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這一中心工作的“四梁八柱”,推動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發揮職能優勢

將增進共識貫穿履職始終

為什么要凝聚共識?凝聚共識有什么意義?

對于這些問題,《意見》明確指出,“當前,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前所未有。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政協組織的重大政治責任。新時代做好凝聚共識工作,對于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有了《意見》作引領,那么,在具體的實踐中,由誰來凝聚共識?

在這方面,十三屆全國政協以各專門委員會為依托,把凝聚共識融入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等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委員聯系面廣、代表性強的優勢作用,緊扣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重要部署和人民群眾的重要關切,通過調研、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一方面暢通渠道、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增進團結和諧,凝聚各方共識。

2021年7月15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設立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提案辦理協商會在全國政協機關舉行,參會的有提案者代表、醫藥衛生領域的委員們、專家學者和科技部、財政部、衛健委、審計署等承辦單位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約20人。在“云端”,還有10位委員通過手機或電腦收看現場協商情況,可以同步在微信群展開交流。

此次協商會的焦點在于,提案者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王辰呼吁,我國要設立專門的醫學健康科學基金。而作為提案承辦單位的科技部同志認為,我國已經優化整合了新5類科技計劃,其中已經包括了對臨床與轉化等醫學健康領域的科研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如果重新設立,將面臨短期內再次對我國整體科技計劃體系作重大調整。

提辦雙方的這場討論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有交鋒,有認同。最終,提辦雙方決定肯定共識,擱置爭議,向前一步。有承辦單位同志提出,可以探索在建立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工作中,把設立醫學健康科學基金的建議融入進去。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智勇表示,“我們積極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深刻認識到,通過提案工作推動落實、解決問題固然重要,對條件不成熟或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強化提辦雙方平等協商有效增信釋疑、凝心聚力同樣重要,真正讓提案工作的過程成為反映各方訴求、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工作合力的過程。”

共識,是共同的認識,是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的人通過協商討論,消除分歧,達到思想認識一致的過程。

在這方面,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發揮統戰組織優勢,建立常態化聯系界別群眾平臺,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系。通過談心談話、座談交流以及會同全國工商聯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分析經濟界、全國工商聯界委員及其所聯系界別群眾的思想狀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舉辦2場“凝心聚力謀發展,政協委員談經濟”活動,100多家媒體進行宣傳報道,閱讀評論量達8000余萬次。

作為十三屆全國政協新成立的專門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在開展凝聚共識工作中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五年來,積極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組織召開16次學習座談會,認真做好與黨外委員談心談話工作,實現了所聯系的117位黨外委員全覆蓋。精心籌劃承辦“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防治非洲豬瘟”等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為委員知情明政積極創造條件。2022年,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聚焦農村改廁問題開展民主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在監督性調研中宣傳闡釋“十四五”規劃有關農村改廁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政策規定,調研后又及時召開溝通協商座談會,就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擬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深入研討,形成廣泛共識,讓問題找得更準、建議提得更實。在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專題調研時,調研組先請國家鄉村振興局提供有關參閱資料,調研中積極面向基層群眾宣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最后,形成的調研成果納入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共識和反映的建議。

人民政協因團結而生、依團結而存、靠團結而興。在十三屆全國政協的持續努力下,“凝聚共識”四個字已成為每一項履職工作的“品質”,每一個界別都成為凝聚共識的“紐帶”,每一位委員都是增進共識的“因子”。四字千鈞,譜寫了十三屆全國政協各項工作新的篇章。

創新形式

干出傳播共識的新樣子

人民政協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聯系著社會各方面、各階層。因此,人民政協凝聚共識,不僅要在委員范圍內凝聚共識,而且要通過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在界別群眾中凝聚共識、在社會上凝聚共識、在海內外凝聚共識、在國際上凝聚共識。

2019年2月23日,全國政協辦公廳制作的“委員講堂”節目正式在全國政協官方網站等平臺播出。第一期節目由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主講,主題是《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委員講堂”節目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一項創新之舉,旨在組織廣大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實際,全面深入地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闡述對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認識與理解,更好發揮在凝聚共識、協調關系、服務大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節目播出至今,主題涵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重要問題,例如,舌尖上的安全、5G展望、民營經濟發展、疫情防控等,內容上接“天線”,下達百姓,引起社會廣泛影響。

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履職的主體,是做好政協各項工作的關鍵環節。在把握工作任務要求和特點規律的基礎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讓委員們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影響力,面向社會及時宣傳解讀黨的方針政策,主動回應群眾關切,讓“同心圓”的半徑不斷擴大。

2021年9月10日,全國政協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在貴州省政協舉行當年首場宣講報告會。全國政協委員,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吳德剛以“銘記百年光輝歷史、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為題作年度首場宣講報告。

吳德剛本人黨史經驗豐富,但依然為了此次宣講反復打磨稿件,走訪貴州當地群眾了解情況。這次宣講效果非常成功。一位貴州的聽眾通過網絡聽完宣講后,內心涌出許多話語想跟吳德剛委員當面表達。他輾轉聯系到宣講團工作人員,驅車100多公里,終于在一個高速公路服務區追上宣講團的車輛,當面向吳德剛委員本人請教問題……這段“小花絮”成為至今流傳在委員宣講中的一段佳話。

建立委員宣講團制度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項創新探索。活動開展以來,以“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搭建了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的平臺,成為十三屆全國政協的重要品牌。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全國政協“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主題讀書暨“和全國政協委員一起讀書”活動社會讀者贈書在全國政協書院舉行。此次活動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與來自五個社會讀者群的社會讀者代表座談交流,現場聊體會、提問題,場面氣氛十分活躍。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的一個縮影。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啟動于2020年4月。三年來,委員讀書活動立足政協“內循環”,打通社會“外循環”,積極擴大社會溢出效應,通過帶動和影響各界別群眾共同讀書,不僅助力“書香社會”建設,也讓群眾在讀書活動中讀懂政協,增進共識。

“政協如同一個湖泊/讓萬千條溪流在這里閃光/像風兒可以順暢地抵達/像云兒可以隨意地飄蕩/我們在這民主的氛圍中/可以自由地描繪夢想……”這是十三屆全國政協期間,入選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歌曲征集活動的一首作品,歌詞形象地描繪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魅力。凝聚共識產生于協商之中,是使命,也是目標,它讓人民政協事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也必將指引前行的路,開創更輝煌的成就!(本報記者 王天奡 劉彤)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2月28日   第 01 版)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一区国产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 亚洲日本情欲片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