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北京市政協委員劉軍:避免“工會”“公會”混淆使用刻不容緩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康亮 李京 易欣 賴仁杰 余妍)“我無意中發現一些小視頻,教博主怎么去‘公會’侵害,避免‘入坑’,提到的機構組織也叫‘公會’,但這個‘公會’并不是大眾認知中的‘工會’。”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來自工會界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劉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一個尚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詞——公會。
何為“公會”?劉軍介紹,網絡直播從上線以來,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演變,現在的直播更像是文藝傳播、“新聞播報”、產品推廣及各種秀等等,種類繁多且層次高低不等。但主播要想迅速增加粉絲,成為網紅,除了需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和新奇的內容編排之外,還得有后臺的推送和操作。因此,出現了一個服務機構——“直播公會”。
“直播公會,就是與直播平臺、主播簽約的傳媒公司。公會招募、吸引、培養新主播輸送到直播平臺上,就像是傳統的明星和經紀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劉軍進一步解釋稱,此類公會可以提供包裝、宣傳、簽約談判、拉取粉絲,主播只有按照公會的規則才可以迅速提升人氣,而主播要從自己的所得中抽取一部分給公會。
“在網絡上搜索某些公會的廣告、評價,隨之顯示的便是‘全網各大平臺直播公會一站式入駐代辦’‘騙子公會’‘黑心公會’‘公會的霸王合同’等不少負面信息。”劉軍表示,“公會”“工會”讀音相同,也僅有一字之差,卻形成了大眾的混淆、誤用、錯用等現象,一些非法“公會”也損害了“工會”形象。
為此,劉軍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規范網絡用詞,包括一些組織名稱的界定也要得到約束和監管。“要立刻禁止使用‘公會’一詞套用工會名稱的行為。”
“應當重視并整頓相關平臺,堅決取締冠名‘公會’一詞的任何商業行為和招攬推廣行為。”劉軍建議。
編輯: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