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解難題、建機制、樹品牌!楊利慧委員建議北京非遺保護工作這樣干

2023年01月15日 15:36 | 作者:康亮 李京 易欣 賴仁杰 余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康亮 李京 易欣 賴仁杰 余妍)“近幾年,北京市積極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非遺保護傳承機制,出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政策法規,為全國非遺保護提供了諸多寶貴的‘北京經驗’。”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楊利慧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這些有效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非遺在首都和各地民眾中的可見度和存續力。

5

但是,經過研究和梳理近年來非遺保護現狀后,楊利慧和團隊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普遍問題。

“非遺教育的模式多以‘非遺進校園’等為主,如何實現非遺保護前提下的文旅融合發展?如何在‘以社區為中心’的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原則要求下實現保護與活化利用雙贏?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楊利慧表示。

“其次,未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重視程度不夠,難以獲得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楊利慧舉例,比如在永定河流域,分布在史家營地區的多個山梆子劇團,得到了社區的廣泛支持,擁有良好的組織機制與傳承能力,卻因無法提供確切的“歷史證據”而不能進入市級代表作名錄,影響了當地人傳承的積極性。

針對如上問題,楊利慧建議,北京率先探索新思路和新舉措,進一步完善首都非遺的保護機制,以切實推進其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也為國內以至國際的非遺保護提供“北京樣本”。

“一是更多鼓勵‘非遺在社區’的理念和相關實踐。通過鼓勵、宣傳等方法,推動實施這一更具合理性的新模式,以利于首都非遺的可持續發展。”在楊利慧看來,“非遺在社區”強調的是非遺傳承人扎根社區,長期開展非遺傳承活動,更有利于維護和營造非遺傳承發展的良好生態。

“二是設立專項基金,對各地的完整非遺資源——而不僅僅是代表作項目,開展系統地搜集、整理和建檔保護。”楊利慧進一步解釋稱,可以項目招標聯合北京各級各界力量,完成相關數據庫建設,供公眾閱覽、學者研究、文化創意與政府管理使用,可成為各區和鄉鎮挖掘本地資源、發展“一地一品”的有效工具,也可為國內國外的非遺系統性保護提供一個實踐范例。

“三是打造數字化的“北京非遺之旅”文化地圖,在彰顯社區主體性的同時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楊利慧表示,在北京已有的非遺“雙創”經驗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借鑒國際前沿做法,由政府支持,專家學者、商業力量與市民特別是傳承人一起,共同設計數字化的“北京非遺之旅”,激發起主動參與保護非遺和歷史文化名城的“主人翁”意識。


編輯:李京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先锋天堂AV在线网 | 天天综合网久久久 | 色多多视频在线导航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婷婷在线视频这里都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