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芮玉奎委員:北京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科技范兒”新農人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康亮 張佳琪 易欣 賴仁杰 余妍)“北京有實力強勁的農業科研機構、技術部門,以及眾多農業高科技企業,可以說具備了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科研資源優勢。”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芮玉奎談起農業“老話題”難掩興奮。
202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發展現代種業、綠色有機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通過“五大產業”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芮玉奎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北京農業的生產功能屬性會日益弱化,但其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屬性會愈發凸顯。”未來,要在保證農業用地生產功能不被擠占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服務農業,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
目前,北京還普遍存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交織并存的現象。芮玉奎建議,農業主管部門聯合科研高校對北京市全域范圍內的農業現代化、生產現狀和設施進行全方位普查,摸清傳統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底數。然后按照“集中資金力量解決主要問題”的原則,對于尚未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區域,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道路、灌溉)、機械等投資力度,盡快從“種、管、收、加工儲藏”全方位提升其現代化水平。
“2021年北京GDP已經超4萬億元,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有實力支持農業發展,將農業基礎設施的各類補貼落到實處。”芮玉奎表示,北京市擁有眾多專業高校,用好科研人才,“科技范兒”的新農人也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對此,他建議,政府投入資金搭建更多平臺,讓更多的科研人才和農業生產者聯系起來。新技術及時走進田間地頭,將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調研中,我發現北京農業還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特別是來自化肥、農藥的污染。”對此,他建議,把農資等投入品作為切入口,逐步在市一級或區一級實現對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的統購、統用;逐漸停用化學農藥,改用無污染的生物農藥;逐漸停用化肥,改用高質量有機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芮玉奎說,“我愿為這項事業鼓與呼。”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