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實時新聞
一大早的徽州文化餐
1月5日正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兩會召開。這天早7點,我和區政協委員洪建華一同在餐廳用餐,同桌的還有區委副書記、區長汪長劍。
洪建華是徽派雕刻博物館館長,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徽州竹刻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率先打開了“話匣子”:“汪區長,根據你的要求,今年春季我館將承辦2023首屆民間博物館發展論壇大會,到時邀請你蒞臨致辭啊。”
“會后,我安排文旅體局和文物局為你們做好服務。”汪長劍又補充說:“我一定參加論壇大會!”
“汪區長,我建議修繕保護晚清末代翰林許承堯墓,并列入市區文物保護單位。”我說出了我的想法,“許承堯是近代徽州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方志學家、書法家。他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搶救保護不可或缺的人物。修復許承堯墓可以豐富區內的文化旅游資源。”
“你的建議很好!我們要開發利用好珍貴的文化資源。”汪長劍抬頭一看,請來正在鄰桌用餐的區政協委員、文物局副局長吳青。吳青說,真是不謀而合,修復許承堯墓已經列入今年的年度工作了。
汪長劍說,還可以適時成立徽州許承堯研究會,深入挖掘許承堯在教育、文化、文史、書法、收藏諸方面的成就,更好服務實施“文旅名區”戰略。
“楊村鄉有個文化遺址叫谼中,去年我組織委員尋訪了這個文化遺址,認為可以開發利用。”區政協副主席汪冰潔也過來向區長建言:“我區明代文學家汪道昆著的《太函集》中有《谼中記》,描寫了嘉靖時期徽州人蔣鑾在谼中依山勢溪流劈莊園,置堂館,建亭臺樓閣的谼中盛景。”
“我對汪道昆有所了解。他武略超群,文韜出眾,為文簡而有法,作詩風骨俱佳。”汪長劍如數家珍地說。
“對了,我們查找史料發現,有很多詩文描繪了《谼中記》中記錄的景象。”汪冰潔建議,“可以聘請畫家依文中記述制作谼中盛景圖,恢復堂館亭臺,筑《谼中記》碑亭,介紹大儒汪道昆,依托文化軟實力,打造谼中文化公園,帶動農旅文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汪長劍饒有興趣地說:“你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將認真研究。”
早餐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與此同時,推心置腹的話語,中肯務實的建議,讓區長與委員也共享了一頓徽州文化大餐。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協委員、教衛文體委主任 葉國勝)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