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主席談
在商量中辦實事暖民心
合肥市政協組織委員開展調研。
安徽省政協委員、合肥市政協主席 韓冰
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近年來,合肥市政協不斷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打造了包含“社區協商議事廳”“線上協商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室”在內的3類“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平臺,持續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促進了政協協商有效服務基層治理。
“社區協商議事廳”:讓鄰里之間增加了理解
合肥市瑤海區勝利路街道合鐵家園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共有2000多戶居民,但車位才500多個,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居民不滿,物業委屈,社區難辦……提起小區停車難問題,各方面都有一肚子話要說。
有位居民抱怨:“我家小孩過來看我,兩個小時以上就收停車費,哪有這個道理……”
另一位居民則意見正好相反:“如果不收費,那每個人都可以隨便停,自己小區的業主車還怎么停?”
2022年11月25日, 市政協“同心”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剛到合肥市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紅旗社區合鐵家園小區,便看到了小區居民圍繞停車問題爭議的一幕。眼見著又要爭起來,政協委員和社區干部馬上打圓場,“別急別急,你們的意見我們都已經收集了,今天就坐一塊兒,把事情擺一擺,理一理,商量個解決辦法?!?/p>
隨后,在市政協“同心”委員工作室內,會議桌一邊是物業、社區、街道、居民代表,另一邊則是市政協委員。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解決合鐵家園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有了市政協委員作為“裁判”,大家都心平氣和地一條條地講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經過反復協商,大家最終達成一致:采用在物業管理處登記證件并核實信息的方法,讓來訪人員將身份證件存放至小區門口儲物袋中,即走即取,以此方便居民的親戚朋友探訪時停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小區居民的停車難問題。而且,經過面對面的協商和溝通,鄰里之間、居民與物業之間也更加熟絡,增進了理解。
“線上協商議事廳”:將協商桌搬進直播間
現在是信息時代,很多民意集中在網上,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優勢與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特色有效融合,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共議解決之道,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于是,我們嘗試通過“互聯網+協商”的形式,把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擺到搬進直播間,打造了“線上協商議事廳”,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比如,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如何加強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治正成為社會迫切需要。去年5月31日,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社區工作人員、醫療專家,圍繞“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社區該做哪些事?”議題,在廬陽區逍遙津街道開展了“線上協商議事廳”直播。
活動中,參與各方熱烈討論,現場解答網友在線提問,給予相應幫助和指導,實實在在解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難題。
實際上,這種線上的協商活動既是時代發展所需,也是現實形勢的必要。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政協依托“線上協商議事廳”,通過面對面交流和在線商議,避免人員聚集,為委員雙向發力搭建了更加便捷的平臺,深受委員們的歡迎和好評。
兩年來,我們先后圍繞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開展線上協商活動23場,吸引30多萬名群眾參與討論,進一步反映社情民意、暢通信息渠道,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協商、場內場外聯動協商,推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政協委員工作室:有效助力基層治理
作為“有事好商量”三大平臺之一的政協委員工作室,我們注重發揮他們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基層“信息員”、人民“服務員”以及基層協商“組織員”多重作用,在助力基層治理中,大顯身手。
比如說,市政協“同心”委員工作室成立以來,轄區群眾積極主動反映各類問題困惑,尋求幫助。目前轄區范圍內召開協商議事50余次,收集反映各類問題20多件,在委員們的協調下已基本解決。
包河區政協“心田”委員工作室的8位委員,堅持以文化人、匯聚人心,把工作室建成委員加強學習交流、廣泛凝聚共識,用好專業特長、聯系服務群眾,發揮界別特色、實踐協商民主的開放性履職平臺。
市政協“聚智助企”委員工作室則利用其成員都是律師的優勢,積極給眾多企業開展咨詢、講座、培訓等,助力企業在合規路上行穩致遠。而“扶弱助殘”委員工作室陸續開展了“關注白血病兒童”“關注女童”等愛心捐贈和走訪調研活動,委員們認真收集整理來自殘疾人及其家庭生活工作中的訴求,通過線上線下討論,形成高質量的政協提案和社情民意,推動助殘相關政策的完善。
截至目前,我們先后授牌成立51個市政協委員工作室,強化21個社區協商議事廳示范點作用,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惠民服務、反映民意、凝聚共識工作。各縣市區政協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要,也在相關鄉鎮、社區、村莊建立基層協商議事廳110多個。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搭建這些履職平臺過程中,注重引導委員履職向基層延伸、向民生傾斜,不斷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讓群眾從“不了解政協”到“觀看政協協商”,再到“直接參與政協協商”,切實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