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疫情常態化下,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困局”?
——大連市政協全會關注民營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人民政協網1月10日電(記者 呂東浩)“受三年疫情沖擊,我市86萬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經受了非常大的考驗,許多中小企業面臨各種困難。”近日召開的大連市政協全會期間,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局”,推動民營經濟穩步健康發展,成為政協委員、黨派團體的共同關注。
收入減少、現金流緊缺;市場需求不足、產業鏈低迷;消費能力下降、抗風險能力減弱……“經濟大環境不夠景氣,導致部分民營企業發展受到限制。”郭曉紅委員調研了解到,超過50%的民營企業對下一步的生產經營持觀望態度,甚至有的計劃通過裁員、彈性用工等方法緩解困境。
“進一步拓寬民企融資渠道,適度放開貸款政策。”郭曉紅建議,非常時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民營企業貸款貼息補助、無還本續貸等政策支持。組建有政府背景的擔保機構(不盈利),通過降低擔保成本、降低實物資產抵押門檻等途徑,幫助民營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由政府牽頭,搭建企業間互融擔保平臺,利用不同企業資金需求在時間上的差異,讓企業資金充分“流動”起來,實現企業間的自救和互救。
委員們呼吁進一步加大實施減稅緩費的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包括:繼續實施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尤其是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餐飲、旅游以及人力密集型行業,可適當延長原來的政策期限。擴大實施社保費、公積金的緩繳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且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可以階段性緩繳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保費以及公積金單位繳納部分,緩繳實施期限至2023年6月底。
在《關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我市生產性企業降本增效的提案》中,民建大連市委會針對當前政府助企服務質效有待加強、上下游共同擠壓侵蝕企業利潤、生產企業數字化轉型條件較為薄弱等問題,提出搭平臺、強服務,提升幫扶精準度和實效性;強監測,敢創新,探索建立勞動力供需管理機制等建議。
圍繞“促轉型、修內功,用轉型升級激發長遠動力”,民建大連市委會提出,一方面,要明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行動路徑,制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五年行動計劃”,明確發展階段性目標和最終目標,并建立嚴格的跟蹤調度制度,形成市、區縣、街道聯動,政府、機構、企業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摸排全市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與基礎,聯合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轉型方案咨詢與定制服務。
另一方面,民建大連市委會建議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好基礎保障,加強對上云服務商的引進與培育,探索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的模式,聯合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轉型方案咨詢與上云服務優惠行動,面向企業運營管理、生產過程管理、設備健康管理等方向提供決策支持。用數字化轉型把“不確定性的市場”變為“確定性的業務”,從根本上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