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懷胎”與“分娩”
調查研究,對于各行各業各項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相關高見闊論亦多多。
看過經過一些后,深感毛澤東“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言簡意深,發人深省。
調查為了啥?目的很明確:“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大道至簡,就像“房子是用來住的”,“調查”若是為了旁的其他什么,甚或是“為調查而調查”,就違了初心,它或可被稱作別的什么,但不能冠以“調查”。
為啥要調查?也很明確:“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想要解決問題,又沒有辦法,于是就要通過調查,實實地弄清那個“事”,確確地求得那個“是”,準準地找到那個辦法。
如何去調查?“十月懷胎”可謂一語道盡。方法服從目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汝果欲“分娩”,功夫在“懷胎”。妊娠不足月而終止者稱為流產、早產,流產兒難以成活,早產兒發育不良。調查研究,同樣必須下足功夫,“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必然無助于制定正確的政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造成更大的問題。
“系統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在它的先頭”;“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不調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國亡黨亡頭”。
讀著這些血與火中熬得的鮮活深刻認識,愈發感到:那種“心中無數決心大,情況不明辦法多”,那種“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多么不共戴天;愈發感到:毛澤東把“實事求是”由岳麓書院的牌匾,落地為中央黨校的校訓,進而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這在做到“兩個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為我們樹立了多么偉大的典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反求諸己,吾當力行。(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1月05日 第 03 版)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