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碳中國 能源擔當>論壇活動
科技創造未來能源、人才驅動科技創新
?——第九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暨零碳島大會能源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分論壇順利舉行
人民政協網12月21日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第九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暨零碳島大會”設置能源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分論壇,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承辦。分論壇以“能源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為主題,邀請了產業界、科技界、教育界多位國家級專家,探索科技創新驅動能源未來發展的方向、求解激發人才活力推動機制創新的密碼。讓我們一睹嘉賓風采與主要觀點。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科技與創新部主任李建偉指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央企業排序第20位),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國家電投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以科技創新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建設能源強國。國家電投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夯實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以中央研究院為先導層、12個創新中心為主體層、25個集團級技術中心為支持層的“寶塔型”科技創新組織體系,擁有多家具有電力工程總承包一級和對外工程承包經營一級等資質的設計咨詢和工程總承包單位。承擔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型燃氣輪機”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能源工業互聯網”專項工程按計劃順利推進。
國家電投正與澳門國際清潔能源論壇聯合申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智慧能源分中心,智慧能源分中心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希望以技術創新實現能源消費“可靠、可擔負、可持續”,保證能源安全、推動“雙碳”目標落地。國家電投進一步加強與政府機關、高等院校、學術團體、龍頭企業的聯系與協作,聯合攻關清潔能源領域的關鍵問題,以科技創新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推動相關項目在大灣區示范、落地、見效,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副主任、兼任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院長孫冬柏帶來的報告題目為:《先進同步輻射光源裝置驅動新能源材料創新》。
主要觀點:
能源科技創新離不開相關領域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發展,如何圍繞能源強國的重大戰略需求,構建技術攻關體系與基礎研究平臺則是該領域持久創新發展的核心問題。基礎能源材料創新是驅動高質量能源戰略發展的基石,也是引領能源裝備革新的重要源泉。深圳產業光源以產業創新需求為牽引,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發展主戰場,瞄準儲能、節能、能量轉換和核能等材料的全產業化流程的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依托同步輻射光源的多表征技術聯用與多模態信息采集優勢,著重布局能源材料產業線站集群,包括動力電池線站、驅動電機線站、環境能源線站等。深圳產業光源能源材料線站集群的建設能夠極大的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能源領域的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加強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等自主研發。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總經理,動力電池及整車集成與控制領域專家原誠寅帶來的報告題目為:《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
主要觀點: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是我國汽車行業首個國家級創新中心,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市場化資源配置為機制、以企業法人為主體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汽車芯片產業涉及汽車和芯片兩大產業的協同發展,上下游鏈條長,分工高度專業化,技術和資本含量高,產業鏈高度全球化。國產汽車芯片雖起步較晚,在國家政策、產業安全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下發展迅速,仍需兩大產業磨合扶持,通過產業創新、技術研發的有效結合,真正打造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
國家特聘專家,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院長、教授、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董旭柱帶來的報告題目為:《城鄉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進展與思考》
主要觀點:
“碳達峰、碳中和”指明了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而我國城市、鄉村電力系統及其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是構建安全可靠、綠色高效、靈活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領域。當前,大量行業研發工作從新型電力系統的城鄉電力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出發,凝練了構建新型城鄉智能配電網系統,及其數字孿生系統存在的問題、挑戰;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從城鄉新型電力系統的仿真、規劃與運行、電力設備數字孿生與運維等角度,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工程實踐成果不斷落地。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副所長,兼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專項總體組專家、國家能源生物燃料研發中心主任孫永明帶來的報告題目為:《海洋新能源研究的現狀和未來應用》
主要觀點:
海洋蘊藏著豐富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當前國內外十分重視海洋新能源研究。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在海洋波浪能和天然氣水合物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大量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廣州能源所從事了40多年的海洋波浪發電,目前在波電轉化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成功建成了從10kW到500kW波浪能發電裝置,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海布放波浪能發電裝置并成功并網南海島嶼。在天然氣水合物方面,廣州能源所構建了水合物基礎-成藏-開采-應用全鏈條理論體系,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天然氣水合物模擬開采創新平臺。
電氣傳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變頻器分會和全國變頻調速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郭培健帶來的報告題目為:《大規模儲能系統的技術創新與工程化應用》
主要觀點:
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快速發展,電力系統逐步呈現電力電子化趨勢,變流器等電力電子裝備直接影響著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與穩定。分布式電源接入數量的增加給電網終端帶來調節壓力,需要新能源系統提供主動支撐功能,尤其是在主電網支撐能力弱且需要為大工業負荷供電的工況下,主動支撐性儲能系統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大規模儲能系統的工業化應用,更貼近用電負荷,通過與生產工藝的精密結合,直接解決工業用電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為大規模儲能的工程化應用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帶來的報告題目為:《深化產教科融合、以教育變革助推能源革命》
主要觀點:
將企校資源集成在一起,形成集聚效應,發揮集聚突破的作用。加強與國家電投、及在橫琴的交流互動,把已落實的重要簽約做深、做透、做實,做成全國示范。整合全國優秀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將橫琴的示范項目在全國推廣,引領教育、服務國家“雙碳”目標,服務新型能源體系,推動專業結構、學科結構、人才培養機制的全面變革。
并表示“我不光是要做見證者,我還要做參與者。我不僅要做一般的參與者,還要做重要的發起人和推動者。把橫琴的模式,從橫琴零碳島到新能源、到數字化、再到創新輻射源,一攬子的內容,從企校合作領域進行國際合作走出去。”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愿意作為協調組織,發揮樞紐作用,推動科創工作產生更多的疊加效應、溢出效應、倍增效應,真正體現現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教育革命三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抓住核心引擎,形成“一體兩翼”工作格局。“一體”是數字化。“兩翼”一頭是產業和科技,一頭是教育供給,形成聯動效應。為實現聯動效應,與大企業、大場景聯合研究、共建平臺。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高旭東帶來的報告題目為:《充分發揮國企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主要觀點:
加速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了有效發揮國企在這一過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無論是國家的創新政策還是企業的創新政策都需要進行重大調整。政府政策方面,要加速建立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充分調動國企領導者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企業戰略方面,要大力提升企業自身能力,大型國企還要承擔起“鏈長”責任。國企領導要弘揚“國企企業家精神”,在技術創新方面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六所總師,成果轉化首席科學家,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國資成果轉化與產業融合專委會主任孫磊,帶來的報告題目為:《國資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與案例解析》
主要觀點: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并駕齊驅”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六所率先開展了以硬科技精準投資為內核的高價值科技成果量化激勵模式的探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打通了國有企業創新到創業“最后一公里”。希望國央企能夠加強合作,探討國資科技成果轉化可行路徑,共同推動成果轉化機制創新。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