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我的履職故事
為挺起職業教育的“脊梁”而建言
胡衛
早上5點多起床,東方尚未破曉,在夜幕中乘車來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委員通道”的采訪……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的場景讓我終生難忘。
“大有可為的職業教育為什么想說愛你不容易?”在“委員通道”上,我提出的這個問題引發了熱議。中國的崛起,需要有大國工匠,大國工匠的塑造,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必須擺脫狹窄于技術和技術上狹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學文化、也要學技術,讓學生既有學頭、又有盼頭、還有奔頭。對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我提出:要挺起職業教育的“脊梁”,當務之急是打破體制障礙。橫向融通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術教育融合發展;縱向貫通打通斷頭路,暢通職教升學通道;以能力和實操為導向、建立“職教高考”制度,使其成為職業本科招生的主渠道。這次委員通道上的發言,點擊率、轉載率高達10多億人次。
一個多月后的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首次進行全面系統大修,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次修訂,凝聚著各方心血。
作為兩屆政協委員,我是職業教育法修訂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獲益者。履職十年來,我每年全國兩會都會提交有關職業教育的提案,包括“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拓展產業人才培養渠道”“警惕職業教育升學導向”“完善高職擴招工作”“支持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推進普職融合”“推行‘學徒制’”等,均受到相關部門重視。近十年,我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先后赴15個省市自治區考察,并就職業教育等問題深入調查。
2014年4月至5月,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赴上海、海南、貴州等地調研職業教育發展情況中,我看到很多地方熱衷鋪攤子、建房子,或把既有的職教資源“內卷”搞封閉辦學。基于調研所得,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專題協商會上,我提出職業教育要向產業、企業和互聯網延伸,打通辦學方和用人方之間的聯系,重視把教學活動置于職業場景中,用真實的技術、真實的設備、真實的案例、真實的項目開展教育。發言受到充分肯定。
2014年11月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代表團赴加拿大、美國調研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后,我執筆撰寫的調研報告被報送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受到高度評價。
2016年前后,我關注到企業持續“技工荒”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職業教育人才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匹配,職業人才培養層次不能滿足產業升級要求。為此,我提議應以區域經濟和產業集群為依據,合理規劃區域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及布局結構,實現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的合理匹配。同時面向高校畢業生、在職職工、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構建終身職業培訓系統。
2019年7月,我參加了全國政協民宗委召開的“破解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職業院校辦學實力和吸引力”專題座談會,提出的“長期以來由于職業教育被污名化,許多職業院校只強調中高職和大學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銜接,而漠視其就業功能;泛化和模糊了職業教育的概念和邊界,甚至把師范教育、醫學教育、音樂教育等都納入其中”等問題,得到與會委員的共鳴。
作為民進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顧問,我曾先后20多次赴貴州、湖南相關縣市開展督察調研,協調落實了湖南9市縣一定數量貧困學生在滬免費接受職業教育,促成上海最好的職業院校與湖南五地中高職院校間的緊密合作,建立了精準對口幫扶新模式……
人民政協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舞臺,人民政協為人民,建言資政推動現實問題解決,這是對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最好的肯定和最高的褒獎。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2月13日 第 08 版)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