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小記 | 串珠成鏈“繡”中原
——河南省政協圍繞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開展民主監督小記
人民政協網11月11日電 (記者 王有強 靳燕) 深秋時節,鄭州黃河河畔,“幾”字形外觀的黃河國家博物館雛形初現。建成后,它將成為展示黃河地理、歷史和治理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為展示黃河歷史文化的新地標。
河南是唯一擁有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四大國家文化公園的省份,也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今年以來,河南省政協通過協助全國政協來豫專題調研、持續跟蹤督辦相關提案、組織專題調研等,對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開展了一系列協商性民主監督活動。
“邊規劃、邊建設,邊謀劃、邊實施,以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5大工程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省文旅廳副廳長周耀霞表示,河南在項目建設中,組建專班團隊,加強頂層設計,已經編制完成《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保護規劃》,并上報國家發改委。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是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舉措。為充分挖掘沿途豐富而又寶貴的文化旅游資源,河南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488處重大資源分類與評價,建立黃河文化遺產資源大數據庫,并集中打造了隋唐洛陽城、北宋東京城等50個核心展示園,河洛文化等20條集中展示帶,洛邑古城等130處特色展示點等一批優質黃河文化旅游產品。
古都開封七次被淹沒,造就了“城摞城”的歷史奇觀。“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就在開封蘭考的東壩頭,黃河流域最長險工在開封黑崗口。”開封市政協副主席邢廣華說,通過深入挖掘梳理文化資源優勢,開封確定了打造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新時代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基地的“三區一基地”戰略定位,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作為黃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洛陽以“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為理念,活化文化內涵,豐富表達方式,《唐宮夜宴》《風起洛陽》《龍門金剛》等文旅IP頻頻出圈;“無上龍門”“知道·老君山”等沉浸式文旅項目吸引眾多游客體驗……一曲“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黃河大合唱正在河洛大地雄壯唱響。
“高質量建設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不少工作需要深入推進。”大家認為,扛起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重任,還需集中力量研究,統籌推進重點項目,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探索創新建管機制,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建設。
“在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人力財力不足等矛盾突出,對黃河文化內涵外延、發展歷程等總結不夠系統。”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主委梁留科建議,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與路徑,高站位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示范區,高標準打造文化傳播體系,高質量實施重點工程,高效能提供保護支撐。
在省政協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國魏晉南北朝中心主任潘偉斌看來,正確理解“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這一概念,是做好這一工程的重要保障。他說,這一概念的要點在于國家是屬性,文化是內涵,公園是形式,要緊緊圍繞“文化”做文章,不僅要對歷史文化遺址的展示,更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展示,實現傳承創新。
以自然資源為骨、黃河文化為魂,黃河流域的顆顆珍珠正在串珠成鏈,從固態展示向活態傳承轉變,從“單打獨斗”向“美美與共”轉變。“要把重點建設區的先行先試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用夠,不僅要在打造重點項目、培育精品線路、推出高品質產品上,形成更多可視性、標志性成果,還要在公園的管理體制、市場化運營機制方面努力探索,多出創新性、制度性成果。”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強調,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扛牢應盡之責、發揮應有作用、展現中原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