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鄉村振興讀書群”線下讀書活動小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 包松婭)農者,國之大本也。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專門部署,明確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11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鄉村振興讀書群”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來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開展線下讀書交流活動,這也是落實全國政協有關部署要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向委員們詳細介紹了農林科學院的機構設置以及近年來的科研成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深耕農業科技一線,積極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應用轉化與推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積極探索符合北京都市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作出了積極貢獻。
談到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最近幾年經常去北京遠郊的徐海斌委員頗有感觸:“北京市的農業規模并不大,但不同地區的農村發展依然不平衡。那些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跟文旅資源較好的地區相比,農民生活水平和收入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徐海斌說,要避免農村的退行性“病變”,下大力氣對資源稟賦不強或者生態涵養區進行特色產業的挖掘與幫扶,逐步推進共同富裕。
從北京放眼全國,產業振興都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農委專題調研組此前就‘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云南和貴州深入17個村莊進行了調研,我們發現脫貧地區鄉村產業發展還是存在基礎薄弱、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比較單一等問題。”唐俊杰委員認為調研組當時提出的意見建議具有一定代表性,“要突出規劃引領,強化龍頭帶動,深化科技支撐,實施好消費幫扶,積極謀劃推動幫扶產業提檔升級。多措并舉拓寬脫貧村、脫貧群眾增收門路,統籌推進非貧困村和脫貧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支持基層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唐俊杰說。
什么是特色?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緊扣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成立了農產品加工與食品營養研究所,給朱水芳委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符合農業發展和產業政策的基礎上,農業高質量發展一定要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相關產業鏈和價值鏈,向消費者提供高效營養農產品,只要市場認可,農戶就能實現增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農業強國,我認為就是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重視科技,尊重市場。”李成貴已是三屆委員,多年來一直深耕農口,在他看來,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業盡管具有公益性,但農業發展和其他產業一樣離不開科技和市場這兩大要素。
在參觀學習與交流探討中,主持會議的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認為,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發展歷程,可以進一步領悟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深刻含義,“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有了更深入理解。發展特色產業,要解決好同質化低端競爭問題,立足產業特征,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羅志軍說,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政協工作實際、農委工作實際,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與履職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規律,主動投身“三農”工作實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梁曄以及部分農委委員參加線下交流活動。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