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活動 活動
剛性執法+柔性服務 南京城管執法打出垃圾分類組合拳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2020年11月1日實施已經近兩年時間,《條例》的頒布與實施為總體推進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奠定了扎實穩固的基礎,更為相關執法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法律支撐。
但撤桶并點之后,少部分商戶及居民為圖省事依然直接將垃圾丟棄在店門口、樓梯口或單元門口,堆積后既影響環境衛生,又變得臭氣熏天。為推進居民生活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針對部分小區存在居民生活垃圾亂投放、物管企業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南京市垃圾分類執法保障工作按照“市局統籌部署、總隊牽總推進、各區協同落實”的思路,推進各項具體工作穩步落實,形成了“執法聚焦主責、細微體現溫度、交流分享常態”的工作特色。
在雨花臺區,區城管執法大隊制定了《雨花臺區美化家園小區除差工作方案》,會同區、街垃分辦,聯合屬地,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對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引導、普法和執法。以景明佳園社區為例,2021年5月,大隊黨總支和景明佳園社區黨委即開展了共建工作,針對景明佳園社區存在的垃圾分類中難點問題,一方面在小區打造了一處以黨建為引領,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紅色”小廣場,組織開展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趣味活動等;另一方面走進校園,開展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宣講活動,到小區開展廣場相關法律法規咨詢和宣傳,參與小區垃圾撿拾志愿服務活動等等,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
在日常執法檢查中,針對個別居民垃圾不分類、不按規定地點投放垃圾等行為,區城管執法大隊聯合社區、物業采取常態巡查和重點時段的錯時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于巡查中發現的亂扔垃圾的小區居民,和通過調取監控、查看快遞袋信息等方式確定的當事人,在經教育、勸誡后能積極認識錯誤并自愿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等社區服務活動的,引導其自愿參加志愿服務,不予行政處罰。社區安排人員協助進行檢查、指導和監督當事人有效完成志愿服務,起到了處罰一個、教育一片、帶動一批的效果。通過人性化執法和扎實有效的志愿服務,居民在個人垃圾分類意識上也有較大轉變,從開始的抵觸情緒到后面的積極配合,成為美麗家園守護者。目前,已有近40余名亂投放垃圾的居民自愿參加志愿服務免處罰。
據了解,兩年來,南京市的垃圾分類案件辦理已經逐步從“零星少量”走向“常態專業”;案件類型從簡單的“垃圾亂扔及垃圾落地污染環境”類案件延伸至垃圾分類的“投放、收集、運輸”等各環節;處罰對象涵蓋了物業小區、餐飲企業、運輸單位、建設工地等各類管理責任人主體。今年以來,因為疫情防控要求,基層執法隊伍成了各區街道、社區一線“防疫”的“主力軍”,各類卡點、隔離點、封控點也成了他們的主戰場,2022年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共辦結各類垃圾分類案件15051起。
總隊堅持執法保障精細精準,深入挖掘和推廣各區的亮點、特色工作,適時反饋個性問題,歸納指導普遍現象,總結推廣浦口區的“社區義務勞動”代替處罰探索,江北新區的“管執聯動”執法服務行動開展,六合區“首違不罰”的嘗試,雨花臺區的“黨建引領、社區協同的志愿服務”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全市隊伍的垃圾分類執法保障工作有序開展。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擔當。“垃圾分類”是需要社會各階層、每個個體共同參與、積極踐行的“關鍵小事”,南京城管將持續有效發揮牽總作用,在落實責任主體義務、推動群眾習慣養成、案件類型延伸等各個環節以民為本、深耕細作、真抓實干,進一步保障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再上臺階。(林璐)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