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熱議
宋慰祖委員: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活起來
作者:宋慰祖 北京市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發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動員令。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二十大報告提出了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為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設指明了方向。
回顧十八大以來,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以及文化與設計產業的組織者、研究者和實踐者,我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探索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應用路徑。圍繞“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復建與應用,深入政府、企業、專業研究機構多方走訪調研,查閱歷史資料,組織召開專家研討會,匯集文獻資料,查擺難題。持續16年提出人大建議、政協提案20余件,最終于2022年7月29日實現了“曹雪芹故居紀念館”的開館,讓世界紅學研究者、愛好者學習研究和認知曹雪芹這位被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多次提到的“世界百名文化名人”,為《紅樓夢》的國際研究搭建交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遵循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在北京市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支持下,完成了“曹雪芹在京遺跡標識工程”的研究,對曹雪芹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故居,張家灣古運河碼頭、通惠河慶豐閘東南的水南莊、新文化街上的克勤郡王府和斗公府(京師女子師范學堂)、西單小石虎胡同右翼宗學、故宮、圓明園、香山正白旗的“曹雪芹紀念館”等多處歷史文物和遺存,進行了系統探訪和研究;組織中國紅學會、曹雪芹研究會和國家第一檔案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設計學會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讓文物活起來”的主題思想,開展“曹雪芹在京遺跡”標識系統設計,探索了以掛牌標識方式將“主題散點串聯式文物”建設成“城市上的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共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們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覺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探索運用現代數字技術、設計創新方法在文化傳播、博物館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方面的應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