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筑好兩條路——黨的二十大代表郭玉琴與全國政協委員肖鋼圍繞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聊了這些事

2022年10月25日 14:50  |  作者:崔呂萍 齊波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文/本報記者 崔呂萍 制圖/本報記者 齊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農村的產業該如何發展?農村金融該如何做好適配服務?種養出來的農畜產品運出村、運下山還有哪些痛點難點?圍繞這些話題,本報特邀記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黨的二十大代表、云南省龍陵縣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老滿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玉琴與本報記者,來了場隔屏漫談。

郭玉琴代表:我是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木城鄉老滿坡村的黨總支書記、主任。老滿坡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村,居住著彝族、傈僳族、漢族等7個民族。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各有不同。在帶領村民共圓致富夢的過程中,我有一些思考。比如我覺得農村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就不能停留在以前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上,需用科學理念、科學方式積極發展產業,爭取獲得更高收入。

目前,村里種養殖業品種不少,比如有芒果、堅果、烤煙、咖啡,養豬、養牛和養黃山羊。特別是生豬,我們現在養的都是新品種,原來村里養的老品種肥肉比較多。現在相對瘦一點的豬肉更受外界歡迎,所以我們也改良了養殖品種。

村里發展農業產業的現狀是還沒有形成規模化,同時由于距離縣城較遠、交通不便利,從我們村到縣城要走4個小時的路程。所以,有一些農產品從種出來到運到城里賣,這一過程中還是存在困難的,有些水果拿到縣城已經不太新鮮了,影響了農戶的收益。

肖鋼委員:您作為村的黨總支書記、主任,帶領廣大農民發家致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剛才您也介紹了你們村發展產業的情況,我作為《人民政協報》的特邀記者,聽下來感到很興奮。您的短短幾句話,已經向我們勾勒出村里多元化的種養殖產業雛形,但您突出強調了一個痛點是村里到縣里要跑4個小時路程,這會影響水果生鮮產品的質量。這確實是一個痛點。其實國家一直在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我想進一步問一下,您所在的村到縣里的路,這幾年是否有改善?這條路有多少公里?下一步當地有沒有修路的打算?

郭玉琴代表:我們離縣城有157公里,山區的路不怎么好走,總體來說就是窄。而且山路轉彎比較多,車速提不上來。現在的路還有一點坑坑洼洼,鄉里有修路的規劃,正在向上級匯報。

肖鋼委員: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剛剛您反映的問題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的基礎設施還有不少短板,特別是在農村山區,路況并不是很好,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這的確是一個痛點,我非常贊同(您說的話),也期盼著當地鎮里、縣里能加快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只有路通了,車速快了,農產品才能賣出好價錢。

第二個問題,我想請教一下,農戶們在發展種養殖業過程中對資金有什么需求嗎?

郭玉琴代表:在我們基層還是缺資金的。農戶想做大規模,沒有那么多資金,這是一個問題。另外一個,技術方面也是很需要輔導的。

肖鋼委員:農戶到當地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效果怎么樣?

郭玉琴代表:我們那里有農村信用社。如果老百姓去貸款,還是可以借得到的,只是不多,一般也就四五萬或十萬元左右,超過20萬元恐怕就比較難得到貸款了。這主要還是看你家里有多少產業。農戶去貸款時都需要帶著土地證。從獲得貸款的情況看,每五戶申請,有三戶左右能得到貸款,農戶貸款多數是借一年,利率在7%左右。

肖鋼委員:您剛剛提到缺技術,精細化種養殖確實很需要技術,村里是怎么解決技術問題的?

郭玉琴代表:技術的問題現在主要靠國家扶持政策,我們每年都要申請相關的單位下來培訓。每年有100戶左右的農民參與培訓,每期是50人,一年有兩期左右。村里有348戶人家,大概是每三年輪到一次培訓機會。

記者:村里有沒有致富帶頭人或養殖大戶,可以帶著大家一起干?比如建一條產業鏈,大家上下游互相做配套。

郭玉琴代表:比如烤煙。現在村里有專業的合作社。養殖方面有大戶,但沒有辦合作社,因為很多客商會直接去農戶家里收購生豬。

肖鋼委員:我的問題是在村里300多戶人家中,是否有的人家已經把其他人的地流轉過來進行規模經營?比如種烤煙或種堅果,不再是一家一戶地種,而是有一些大戶把大家的地拿過來,種的數量大一些,賣出去的價格可能也會好一點。其他的農戶把地交出來了,他也算入股了,可以拿到分紅,也可以在農村勞動拿到收入。

郭玉琴代表:我們村沒有做成,因為老百姓各家都想種各家的地,流轉不出來,他們自己想種,每一家都在種,每一家都在養。

肖鋼委員:其實很多東西是可以共建共享的。比如每家每戶自己耕種,成本會高,產量會少,一家一戶畢竟沒有規模,所以賣出去的價格也不一定好。如果引入農業合作社模式,大家可以做好分工——有人專門做銷售,跑城里縣里聯系銷售;有些人擅長技術,他可以經過培訓專門做技術工作。類似這樣的分工之后,大家各司其職,是可以在促進規模增長的前提下,促進效益提高的,還可以提高效率,咱們有沒有算過這筆賬?

郭玉琴代表:的確算過賬,其實現在各個方面都在提倡農業產業規模化,但我們那里的地理位置有一點特殊。我們村在怒江干熱河谷邊上,村里80%左右是山地,沒有實施水網工程,山地種植基本上要靠老天下雨,而且山地不平整,沒有辦法機械化耕種,所以很多人流轉以后也不愿意種。另外,老百姓覺得自己的地自己種,每年能有一定收入,如果種了咖啡、金果、芒果,每一種都會有收成,家庭收入還是過得去的,萬一某一個產業今年的價格不行了,另外的產業還可以正常賣,對他們的家庭生活來說是沒有影響的。如果把自家的土地承包給別人,他們的確會不愿意,所以想壯大我們的集體經濟,還是有難度、需要多探索的。

肖鋼委員:您講得非常透徹、實在。聽了您的介紹后,我很受教育和啟發。您剛剛說,村里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條件還是具備的,可以說是種什么都能種得好。現在的問題集中在缺交通、缺資金、缺技術、缺規模上了,也因為這些問題,農民雖然解決溫飽,但要致富還很不容易,要走上現代化就更不容易了。您所在的村子是一個縮影,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可以說沒有“三農”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課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記者:在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特別是山區,有些村子經歷了歷史性擺脫絕對貧困這樣“一步跨越千年”的進程。這一步“跨越”之后,要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有人領頭干、大家團結干、一茬壓著一茬干。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村里年輕人多不多?高海拔山區能耕土地本來就少,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安排土地牲畜種植養殖,僅能實現自給自足。如果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且沒有把更先進的理念帶回家鄉來,那么要形成規模化的種養殖模式向共同富裕之路前進一步,其實并不容易。

郭玉琴代表:這幾年,村里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留守老人和孩子比較多,勞動力不夠。

肖鋼委員:因為我是干金融的,所以從這個問題我聯想到,銀行只給咱們20萬元以下的貸款也是有道理的,這種貸款規模可能比較適合你們當地以一家一戶為生產主體的經營模式。生產方式決定了金融服務的模式。這個例子在我國農村很有代表性。未來,我們的任務是思考和探索如何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業的現代化,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記者:誠如肖主席所說,我們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加速,修物理的路是一方面,修金融引到“三農”的“路”也非常重要。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0月25日   第 05 版)


編輯:付振強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亚洲日韩中文字综合Av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