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特別策劃>“三同”回頭看 百姓微心聲
貴州省黎平縣:民族旅游業是我們的富民產業
“要不是突然而至的貴陽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泥人節已經組織起來了,這事我們前前后后籌劃了一個月,大家都很興奮和期待,希望明年能組織起來。”國慶節前夕,記者收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鎮廈格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蘭文炳的一條短信。
自打3年前,記者跟隨報社“三同”小分隊的腳步,來到廈格村,與那里的村干部、鄉親們間的互動,成為記者與這個離北京有1500多公里侗家村落老鄉們的綿長聯結。通過手機屏幕,村子里的一些變化,會時不時地進入記者的手機微信端,隔著手機屏記者也由衷為廈格村發生的這些新變化而高興。
貴州省黎平縣廈格村旅游產業深受游客歡迎
3年前,蘭文炳還是廈格村年輕一代中的致富帶頭人,家里蓋起了三層高的侗家風格民宿,愛人是村衛生室的醫生。“我現在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提升廈格村的人氣,梯田是廈格最有價值的生態資源,我們新班子也希望把廈格的旅游產業發展起來。”和蘭文炳的這次聊天,能感受到3年來他的成長和擔當。
蘭文炳向記者介紹,廈格村的旅游產業發展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從村委會到鄉親們,我們都沒閑著。一年多來,我們將兩條圍著村里梯田的步道圍起來形成環形,還在梯田上修建了幾個觀景臺。”透過手機屏幕,能看到沉浸田園廈格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川靜好。
蘭才生是記者在廈格村認識的另一位侗家小伙子。2019年,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學設計專業的他,回鄉成立了廈格非遺扶貧工坊。2021年7月,扶貧工坊又升級為“廈格村侗族非遺文創坊”,成為州級侗族非遺文化展示和傳承代表性展示館。要不是疫情對工期的影響,由文創坊衍生發展的另一條民族旅游產業鏈——侗族主題民宿也將在廈格村口的一片梯田上開張。
2019年春,記者到廈格村時,蘭才生的扶貧工坊還只是售賣民族畫、侗家蠟染和侗繡等帶有民族風格的文創作品。3年過去了,讓他敢于背起債務,斥資建立高端民宿的信心和推力,來源于到廈格的游客向他傳遞的希望深度沉浸侗家村寨的強烈體驗興趣,“外人都如此熱愛廈格,我們在這里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有責任把這里的文化傳承好,守護好廈格。”這名“95后”小伙子對鄉土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幽默豁達態度,讓記者從心底深深祝福他。
“蘭才生是帶著情懷在做事。我們從州、鎮、村一級都在具體政策、項目、資金上,大力支持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希望廈格能有更多這樣的年輕人帶動村里的產業發展,進而推進鄉村振興。”朱序琴是廈格村現在的第一書記,2021年春她從貴州省政協扶貧干部田自文手中接過接力棒,按照“脫貧摘帽后黨的幫扶政策不減弱”的指導思想,接過帶領廈格村鄉親做實鄉村致富底子的擔子。
“廈格擁有豐厚的自然、人文資源,但旅游業卻未得到充分開發。如何讓廈格在侗寨景區中實現旅游產業帶動鄉村振興,是我來廈格村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讓朱序琴欣慰的是,她從蘭才生、蘭文炳這些新一代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現在從村‘兩委’到村民都認同這件事,他們從心底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時也對從事旅游產業有意愿和行動力。”一年多來,她也利用此前的工作領域專長著力在做一件事,就是幫助廈格村發展民族旅游業。在她看來,像廈格這樣的民族傳統村落,發展旅游業是最大的富民產業,“民族旅游也是從廈格自己的土壤、社會環境中生長出來的產業,它更具持久性。”
記者由衷地祝福廈格的明天,會更好!廈格鄉親們的日子,會更美!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