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現場
首場記者招待會,這些回答很干脆
17日上午舉行黨的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三位二十大代表,向中外記者介紹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制圖:趙慶慶 李文慧 楊智嘉)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甚至講要搞自給自足的經濟。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趙辰昕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一些國家想實行‘脫鉤斷鏈’、構筑所謂的‘小院高墻’,但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趙辰昕提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們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決不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圍繞“就目前發展階段,中方對于批準和鼓勵新的外商投資項目有何考慮和計劃”這一問題,趙辰昕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吸引外資也面臨新的形勢。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們將和有關方面一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吸引外資的政策力度,更好發揮外資促進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積極作用。
趙辰昕表示,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基礎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我們又能否端牢自己的飯碗?
“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談及此,叢亮表示將和各地區、各部門一道,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落實“藏糧于地”,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堅持“藏糧于技”,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優化生產布局,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收儲調控,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開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
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今年夏天,極端高溫和極端干旱天氣相互疊加,導致了水電大省四川出現了用電緊張的情況,牽動人心。
“面對災情,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落實保供穩價決策部署,統籌調配各類資源力量,確保有效發電機組穩發滿發,充分釋放大電網跨省區互濟能力,堅決保障安全穩定供應,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任京東表示,新形勢下我們將緊緊圍繞能源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在進一步夯實常規能源保供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在抓好形勢監測和運行管理、協調保障發電燃料供應和加強煤炭電力產能建設的同時,還要推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目前,北方地區正在陸續進入冬季供暖期,我們正會同有關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準備,多措并舉增強能源供應。我們的目標是要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任京東表示。
三位代表還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本報記者 崔呂萍)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0月18日 第 06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