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讓傳統醫學緊密擁抱現代科技——十年來我國中醫藥科研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2022年09月24日 05:07  |  作者:田曉航 李恒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題:讓傳統醫學緊密擁抱現代科技——十年來我國中醫藥科研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李恒

建設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中醫類國家醫學臨床研究中心、40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設17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3日舉行的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信息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穩步增長,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結合日益緊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迎來新機遇。

中醫藥科研創新成果豐碩

十年來,中醫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吳振斗介紹,國家中醫藥局打造了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遴選了149名戰略型領軍人才岐黃學者、100名青年岐黃學者。

創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說,十年來,通過臨床和機理研究,中醫藥在治療缺血性中風、非小細胞肺癌、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常見多發病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一批中醫藥特色治療方案。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通過科研篩選出‘三藥三方’,快速建立起第一道防線,為取得抗疫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昱說。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回答了經穴特異性等一批重大中醫理論問題,推動建立了中醫絡病學、中醫體質學等新學科,豐富完善了中醫學理論體系。

多措并舉加強中藥質量安全

中藥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中醫療效發揮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采取健全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等多項舉措加強中藥質量管理,中藥質量持續提升。

“國家持續加大中藥標準研究投入,構建了更加符合中藥特點的評價體系,推動完善了2020年版中國藥典等國家標準以及相關行業標準。”李昱說,“十三五”期間,我國主導制定頒布了37項中藥國際質量標準,促進了中藥產業競爭力和行業治理能力的提升。

同時,我國加強中藥材源頭質量管理,多部門協同配合,多措并舉,充分運用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成果,優化中藥材產區布局,建設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生態種植基地,促進中藥材規范種植和生態種植。

此外,我國深入開展中藥安全性研究,闡釋中藥毒性原理,構建中藥臨床安全風險評控系統,促進臨床用藥安全。

針對疾病特定階段、特定人群,開展中藥、中西藥聯用研究,明確用藥指征;成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構建中成藥多維度評價技術體系,開展中醫藥優勢病種循證評價;建立完善中藥飲片處方專項點評制度……系列舉措促進了臨床合理用藥。

將持續創新融入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

深入開展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加快推進中醫學術活態傳承、研究制定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我國實施一系列中醫藥古籍保護、研究與利用的重大工程,推動建設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和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體系。

“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多學科交叉融合,把傳統的中醫藥學和現代醫學融合在一起,進行科學有效傳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介紹,推進標準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的編制,有利于讓更多西醫科學運用中醫藥理論和方藥,尤其是中成藥,也有利于讓更多基層醫師提高診療水平。

中醫藥創新離不開人才培養和創新驅動。屠呦呦研究員是老一輩科學家的杰出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楊洪軍介紹,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招收九年制“屠呦呦班”,為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探索路徑;同時,多措并舉,筑牢人才培養根基。


編輯:賈元昌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夜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网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