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良法善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蕭山公安構建智慧公安新機制和現代警務新體系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裘堅杰
今年以來,杭州蕭山公安分局堅持“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為目標,主動實施技術變革、機制變革和體制變革“三輪驅動”,扎實推進“公安大腦”建設。經近一年時間建設,49大項、63小項改革任務進展順利,迭代完成“一鍵護航”“平安村社”“浙警易網辦”“刑事偵查”等一批多跨集成應用系統,制定完善56項制度規范,初步形成以云嘯研究院為支撐,情報指揮、基層治理、偵查打擊、公安服務、執法管理、隊伍保障等六中心為核心的大部門警務運行機制,在“除險保安”專項行動和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中得到了實戰檢驗。
數據思維搶占“預測、預警、預防”數治高地
蕭山公安分局會同浙江警察學院、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建成全省首家警、企、院三方合作運行的“云嘯研究院”。該研究院是集數據歸集、研發創新、警務研究、智慧課堂、能力輸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數智賦能中心,重點突出技術研發創新和理論課題研究,由基層提需求、公司出技術、警院建標準的模式,將前沿技術與警務實戰深度融合,專注感知、創新、轉化、培養四大能力,共獲發明專利4項,軟著26項,發表論文12篇,其中《基于云邊融合的特種車輛低干擾護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一鍵護航”多跨應用項目榮獲2022年公安部科學技術三等獎。
云嘯研究院能力輸出核心是“云嘯”平臺,該平臺匯聚全區全量視頻等數據資源,借助5大公司算法引擎的18種智能算法,形成同時具備600—800萬張圖片解析能力,構建從“事后被動偵查”向“事前主動預警”轉變現代警務運行新機制。目前,云嘯研究院日均發送各類預警信息1000余條,為維護全區社會治安穩定提供了強大的預測預警能力。今年入夏以來,針對溺水警情高發實際,分局排查出全區涉險水域211處,研發應用溺水警情預警模型,監測并推送預警信息6000余條,勸離1803人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合成作戰推動“快速、精準、高效”打擊格局
面對新型網絡犯罪案件逐年增加的態勢,蕭山公安分局堅持“新型對新型、專業對專業、組織對組織”的新型犯罪打擊合成作戰路線,整合刑偵、經偵、治安、環食藥、禁毒、巡特警等警種,成立偵查打擊中心,設置刑事打擊一部和二部,實現重案專辦、疑案精辦、簡案快辦的刑事打擊工作新格局。今年以來,打擊“兩部”和交警大隊共辦理刑事案件989起,占全局總量的62%,較去年上升43%,真正讓派出所只辦簡單刑事案件,騰出更多警力和精力回歸基礎防控的主責主業,有效減少社會治安風險隱患。截至8月31日,全區刑事警情下降24.38%,治安警情下降9.23%,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案損分別同比下降39.7%、37.34%;成功偵破公安部“昆侖2022”第一批督辦的“11.11”特大生產、銷售偽劣調味品案、“4.15”特大污染環境案等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民生類案件。
偵查打擊中心面對新型案件特點,組建由4位省部級專家領銜的“青峰劍影”4支戰隊,分別承擔情報分析、電詐研判、電子取證、資金流水分析等專業化偵查工作,做強信息化背景下線上偵查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借助“云嘯研究院”的大數據應用支撐,32個刑事打擊模型源源不斷地產生各類預警和情報信息,為偵查破案提供洞若觀火的“千里眼”、警覺敏銳的“順風耳”。今年以來,共推送數據線索39722條,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700余名,其中部網逃犯304名,命案逃犯5名。
多跨協同破解“痛點、堵點、卡點”警務難題
“有困難找警察,求助撥打110”,這是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最大的信任。110作為最便捷的求助通道,每天接收大量非公安機關法定職權的事件,出警現場無權處置成為基層民警遇到最頭痛的問題。在區委區政府全力支持下,反復討論研究,將所有疑難事項,逐層拆解到最小顆粒度,形成18個大類、591個小類、1681個具體事項的非警務警情清單,會同區有關部門查找418部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會議紀要,厘清了責任單位職責界限,為分流110非警務警情,打通110與12345通道打下扎實基礎。今年以來,全局非警務警情直接分流“一網通管”39112起,糾紛警情同比下降53.25%。
“支撐實戰、服務政府”是“公安大腦”的重要任務。蕭山公安分局在推進“公安大腦”建設過程中,積極融入全區數字化改革,牽頭建設“實有人口管理”“道路隱患治理”“民用爆炸物品監管”等7項“一件事”集成應用改革,參與“欠薪”“反家暴”“工程車治理”“護校安園”“安居守護”等20余項“一件事”建設,推動形成立體化社會治理工作體系。牽頭建設政法聯動中心,公、檢、法、司四部門派員入駐集中辦案辦公,著力打造集偵、審、訴、判于一體的執法辦案綜合體,推進刑事案件簡繁分流、快慢分道、簡案速裁、疑案精辦的刑事偵查和刑事訴訟新格局,簡單刑事案件48小時內完成刑事速裁成為常態。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研發應用“浙警易網辦”互聯網辦案共享平臺,上線應用遠程詢問、在線調解、法律文書送達、涉眾型案件報案、交警在線處罰、執法辦案公開、律師代理服務、消防救援遠程執法等八項業務,完成遠程取證832次,支撐辦案280余起,覆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7個縣市區以及部分境外地區,降低了辦案成本,縮短了辦案期限,提高了辦案效率。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