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良法善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杭州:以法律監督模式的重塑變革 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2年09月06日 14:09 |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分享到: 

杭州作為數字治理第一城,數字化浪潮也給全市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帶來了澎湃動力,特別是依托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建設試點,杭州檢察乘勢而上,讓大數據成為檢察“監督利器”,為數字化改革提供杭檢方案。

打破數據壁壘

全力建設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

杭州市檢察院承擔了浙江省委重點改革試點任務,在市委政法委領導下,牽頭全市19家機關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全力建設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實現從“辦一案”到“牽一串”的跨越,提升整體監督質效,推進法治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在此背景下,“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應運而生。

“我們在辦案中發現,醫療衛生、食品藥品、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從業者中存在法律明確禁止準入的具有刑事犯罪前科的人員,為社會治理埋下安全風險隱患。”余杭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斐告訴記者。

如何從源頭上篩查出這些人員?陳斐介紹說,經調研發現,從業禁止目前存在入職查詢難、在職管控難和數據共享難等問題,而破題的關鍵就是要打通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的數據壁壘。

余杭區檢察院在當地區委政法委的全力支持下,自主研發“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對醫療衛生、食品藥品、道路運輸、教育培訓、養老服務等五大民生公益領域的從業人員進行“紅黃藍”三色賦碼管理。同時在“浙里辦”“浙政釘”等App內分別為個人入職者、企業用工者和行政監管部門提供從業查詢賦碼入口和用工核碼驗證入口,把牢行業“進出口”。

據統計,該系統已對五大領域共計5萬余條人員數據進行智能監督分析,發現犯罪記錄200余條,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對27人作出撤銷資質等處理。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在破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實時掌握大數據,數據實時率可達93.7%,并以此作為監督利器,推動共享共治。”杭州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娟向記者介紹道,除了“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外,杭州檢察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特點, 依托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建設試點,在互聯網、金融、民企、生態環境等方面,牽頭研發關系社會治理、民生所需的個案監督數字化場景應用,以此發現批量監督線索,開展系統性、深層次的類案監督,更加深入、精準發現類案背后的社會治理隱患和難點堵點。

監督專項多點突破

穿透式打擊推動穿透式監督

“檢察官,我兒子小果(化名)失聯三天了,電話也不接,真是急死人了!”2021年10月的一天,臨平區檢察院的檢察官柏君接到一通焦急的來電。電話里提到的小果,正是柏君辦理的一起盜竊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一名00后男生,初中畢業后不顧家人反對輟學閑散在家,因涉嫌盜竊罪被取保候審。

小果究竟去了哪里?“隱形網約房”映入柏君的視野。

不懸掛標識、不設立前臺、線上預訂、網絡交易,網約房作為共享經濟背景下一種新經濟業態,近年來發展迅速。而“隱形網約房”指那些已經取得營業執照,卻未到公安機關辦理登記手續接受公安機關監管的網約房,房源信息和入住人員信息都無法被監測。

小果失蹤的那三天,竟是在這里吸食上頭電子煙,這是一種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柏君將相關筆錄移交公安機關,在進行發檢后,小果因吸毒被行政處罰。

“缺了行業納管手續,經營主體信息沒有被登記進系統,后續的經營行為也不會被記錄,就像‘隱形’了一樣,游離在監管之外。未成年人異常入住、違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等情況將無法被有效監管。”柏君說。

怎樣才能讓“隱形網約房”顯形?日前,杭州檢察機關開展了涉未成年人網約房新業態治理專項監督,打造專項監督模型,通過數據比對發現違規經營網約房100余家,未成年人異常入住記錄30余條。經研判調查已刑事立案監督3件,移送違法犯罪線索5條,民事支持起訴2件,并啟動行政違法監督和公益訴訟案件辦理。

除了涉未成年人網約房新業態治理專項監督外,杭州檢察機關還重點開展了網約車行業綜合治理專項監督、4S店行業綜合監管治理專項監督、空刷醫保詐騙法律監督、檢察公益訴訟數智護水法律監督等工作。自2021年11月被最高檢確定為第一批研發創新基地以來,杭州檢察全力推進“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探索實踐,已初步形成了省檢察院17個監督專項多數落地見效,市檢察院6個監督專項多點突破。

立足手段可復制、經驗可推廣

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數字檢察路徑

以一地一域之精彩為全局全域添彩,杭州檢察在踐行檢察大數據戰略,推動數字檢察工作上主動作為,奮勇爭先,探索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實現“一域突破、全省共享”,乃至在全國范圍內產生深遠影響力。“非羈碼”就是標志性成果。

2020年7月,杭州市檢察院和市公安局聯合推出“非羈碼”。“‘非羈碼’是對非羈押人員進行有效監管的手段,靈感來源于‘健康碼’。”杭州市檢察院技術處副處長徐衍介紹說,它具有綠、黃、紅三級監管色,評級的標準則是非羈押人員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的行為動向和綜合表現。

非羈押人員只需在手機上下載App并進行人臉比對,后臺就可以通過司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立即對非羈押人員開啟全方位、全時段、無死角監管。

2020年10月,犯罪嫌疑人張某在申請離開管控區域后未如期返回,無故滯留外地,經民警提醒仍拒不回歸。因管控期間張某經常不按時打卡,“非羈碼”后臺分值已扣至0分,西湖區檢察院遂對其批準逮捕并提起公訴。

“即使是惡意逃脫,杭州城市大腦系統也可以通過身份信息報警等方式發現脫離監管的人員,單純靠人工監管這顯然是做不到的。”徐衍說。

“非羈碼”是杭州司法機關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場通力合作,截至今年7月,“非羈碼”共適用29432人,無一人脫管失控。由于成效顯著,“非羈碼”被列入今年最高檢《關于支持和服務保障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并予以推廣。

此外,杭州檢察機關也在積極探索其他具有普遍意義的數字檢察路徑。如聯合公安機關率先打造統一網上取證共享平臺和刑事案件互聯網證據存證中心——“易網辦”互聯網遠程取證系統,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在線化、智能化辦理案件。該項目被列為浙江省“浙里政法一體化”辦案應用第二批多跨子場景任務揭榜項目和全省數字化改革重大應用“一本賬S1”清單。目前,平臺已完成遠程取證2173次,歸檔文件13000余份。又如杭州市檢察院入選國家區塊鏈特色領域“區塊鏈+檢察”試點,初期12個業務應用場景及安全體系區塊鏈應用正在加速試點。

“信息化時代,大數據就是生產力、戰斗力。作為一項變革式的戰略工作,數字檢察的核心要義就在于‘重塑變革’。”杭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葉偉忠表示,杭州檢察機關將立足新時代檢察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制高點,以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建設為切口,推進“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的法律監督模式變革,扛起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杭州擔當”,以更大的參與度、貢獻度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通訊員 杭檢)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在线导航亚洲都市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婷婷中文色字幕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