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云助盲”成風潮,也需社會保駕護航
何勇海
“我種的葡萄熟了沒有?”“洗衣機現在水位是多少?”“我面前的罐子是什么?”“我手里的線軸什么顏色?”當下,有大批的青年志愿者,通過手機App,用類似“搶單”的方式,幫助視障人士排憂解難。社交平臺上,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幫助視障人士的經歷。
得益于科技的進步,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多款助盲軟件,為愛心人士用科技手段,遠程幫助盲人識別物品、查看保質期、辨別方向和道路等提供了可能。當“云助盲”成風潮,視障人士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一位27歲的視障男生原本和父母同住,如今在“云助盲”志愿者幫助下,他開始嘗試獨自生活。“前段時間我買空調不知道選哪個牌子,就是志愿者推薦的。相比之前單純依靠父母,現在的生活讓我覺得更有色彩。”
在科技支撐下,助盲時時可為、處處可為,對于志愿者來說,也是一種“自助”——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陽光而強大的人。有志愿者表示,在整個助盲過程中,自己與視障人士的影響是相互的——視障人士雖然看不見光,但是在他們的身上發生的故事,讓自己看見了光芒。
據統計,以“小艾幫幫”App為例,目前注冊的視障人士有1萬多人,而注冊志愿者則多達13萬人。但也并非所有助盲軟件都得到了認可。其中有些因運行得不好而停止使用;有的軟件在研發過程中缺乏視障人士參與,造成研發的產品存在功能單一或與實際需求不符,視障人士不能用,企業的積極性也容易被打擊。還有一些軟件需要繼續優化細節,如收驗證碼的環節,盲人看不到,志愿者也無法幫忙;為保障用戶和志愿者雙方的信任和安全,為防止一些非法賬號入駐助盲軟件,欺騙助盲志愿者,應增加舉報反饋功能,同時平臺應建立封禁拉黑制度,以保護志愿者權益。
既然助盲軟件有市場、有需求,那么對于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重視并盡快解決,為其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從而保障更多視障人士能夠安全、自在地生活。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志愿者 視障 人士